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湖州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规划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公园东侧鸟瞰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

项目地点:湖州市长田漾湿地公园南片区

项目功能:体育场、游泳馆、小球中心等

建筑规模:11万m²

设计/建成时间:2010—2017年

项目建筑师:曹跃进、魏强、范晓军、沈景华

业主方:湖州中兴建设开发公司

建设单位:中建八局

 “大型体育场馆植入城市结构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再开发的催化剂。”[1]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规划对土地功能利用提出了日益复杂化的要求,现代体育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涉及所处区域的城市规划、生态建设、体育设施建设、配套商业及居住区开发、社区生长等多个方面,因此每一个新的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都包含了该城市区域复合性功能的综合规划,从而成为都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催化剂——基于城市发展需求的选址策略

城市新建体育公园不仅展现了绿色空间的生态价值,也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活力,而它的选址更是城市经营和发展的催化剂。“触媒型体育公园作为触媒点,已不再是单一的‘体育’或是‘公园’这类最终‘产品’,而是诱导后续开发、驱动城市结构更新的城市元素。”[2]催化剂的原理在于,“触媒型体育公园”的选址充分考虑了新建体育公园和城市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从而促进区域快速发展。

湖州市政府将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选址于湖州市区北部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的长田漾湿地公园,距离湖州市核心区6 km,距离太湖旅游度假区核心区5 km,是一片尚未开发的空白区域。因此,湖州市政府将能够承担该区域发展动力的重要复合功能作为奥体公园选址的主要标准,期望通过新体育公园的建设来催化城市空白区域的迅速成长。基于复合功能的发展理念,这个体育公园建成后将转化为一个功能齐全的区域功能中心。同时,政府也期望通过改善体育公园周边的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规划配套的酒店、会展中心及商业等复合设施,以此为核心在周边规划低密度的住宅社区,增值周边土地价值,促进体育公园周边城市区域社区建设的快速成熟发展。

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湖州城北区域的一个重要亮点,对于树立湖州市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区域复合功能以及完善湖州市体育设施、催进全民健身运动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的选址对其在城市中的作用寄予了厚望,期望它不仅是居民获得健康身心的场所,也是连接湖州城区和北部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有效载体,更是拉动湖州未开发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建设用地分析图

总平面图

2 生态——基于城市湿地建设需求的规划策略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体育公园的建设不再仅是为满足大型赛事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3]

长田漾湿地是湖州城北的原生岛屿型湖泊湿地态湿地,其规划采用一核两轴的空间结构。一核是指以长田漾中心水面区为湿地核心,而两轴是指沿北部山体的“静轴”和东南部靠近城市区域的奥体公园“动轴”[4]。北轴争创国家级湿地公园品牌,而南轴奥体公园则争创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品牌。

作为南轴的奥体公园在整个长田漾湿地内自成体系,占地约146 hm²,其中水域面积32.5 hm²。核心区域建设用地31.3 hm²,建设内容包括体育场、游泳馆、小球中心三座体育场馆以及配套的酒店、会展中心等主要建筑。奥体公园规划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在地势上具有江南湿地景观的突出优势,对湿地的生态保护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由湿地西侧观奥体公园

体育场一层平面图

俯瞰奥体公园

公园夜景

内部环路

游泳馆夜景

小球中心夜景

2.1 “以人为本”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奥体公园是长田漾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内包含了一场一馆两中心四座主要建筑单体,总体上形成了“一心”“一环”“一带”的规划布局。

“一心”指的是奥体公园中心的主体育场,这座可以容纳4万人的主体育场以“太湖百合”为创意,建筑面积约8.91万m²,以乙级体育赛事的标准建设。为确保降低超大体量的主体育场对城市道路的压力,主体育场尽可能地向北布置。最终体育场的位置设计和南侧中环南路保持60 m的距离,并把主入口设置在中环南路,而次要出入口设置在北部的道路上。

“一环”是指主体育场外环贯穿全园的环形交通干道,其余建筑单体均通过该环线和体育场相连。沿着这条环道分别在体育场的正北方向设置1.8万m²的小球中心,西北角设置1.38万m²的游泳馆,内部设有游泳竞赛池、跳水池,以及热身池、训练池等辅助设施;西北方向沿湿地水系布置的是建筑面积10万m²的酒店及会展中心。同时,在这条环道上设置公园入口区、户外运动东区、户外运动西区、文体活动区的室外体育设施,还设置有十几个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特色景观小品。

“一带”是指最外环沿着湿地公园周边的湿地生态区水系边线设计的步行景观带,景观带内设置连续的健身步道和水漾栈道供市民平时健身和游憩,同时对公园湿地水岸进行生态保护。

新建体育公园往往担负帮助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生态活力的功能,因此必须将生态设计作为规划的重要因素。慕尼黑为1972年奥运会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奥林匹克公园为现代的体育公园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模板,“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已经融入了整个城市,始终保持着活力,从它建成的那一天起,就成为慕尼黑人的骄傲和游人必到的地方。”[5]湖州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规划设计中对环境的生态性、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市民游憩的休闲性等特征的追求,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公园复合功能要求,也是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策略的重要体现。

2.2 “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湿地生态建筑设计

1997年12月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使得全球各国对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达成了空前的共识,也使人类重新审视现代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价值观,并引发了不少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6]

2.2.1 尊重地域文化特征

建筑设计应当尊重当地的自然条件与文化传统。“太湖百合”是湖州的著名特产,已有400多年栽培历史,主产于南太湖沿岸。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的主要建筑——体育场采用了南太湖具有标志性的太湖百合的造型,平面形式采用“内椭圆外圆”的布置方式,内部椭圆运动场地长轴方向为南北向布置;圆形外轮廓形式上呈现出向东西和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开放的空间形态,以适应四季风向变化,从而使体育场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利于排除余热,减少风压波动对体育场屋面维护结构的破坏。主体育场“花韵百合、春满太湖”的造型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南太湖湿地原生植物和生态的尊重。

2.2.2 使用可再利用和可循环的材料降低能耗

体育场屋面结构为网架结构,是中国继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后采用的第二例大跨度巨型网架结构。建筑金属屋面与墙面连为一体,双曲造型,纵向剖面为不等弧曲线,环向为等弧圆形曲线,围护总面积逾5.7万m²,大环形屋面标高55.75 m,小环形屋面标高47.5 m,纵向弧长分别82.4 m、75.2 m,屋面系统设计方案构造采用目前应用广泛的直立锁边复合屋面系统。体育场屋面外维护结构采用铝合金板材和穿孔铝合金板,该板材具有自清洁功能,减少日后屋面的维护费用。体育场顶棚采用铝合金格栅材料,以增加耐久性和提高屋面结构的防火性能。

2.2.3 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体育场的足球场地采用可移动式天然草坪,便于举行大规模群众性集会时灵活移动,满足赛时和赛后使用功能的多种变化。同时足球场的草坪采用自动喷灌系统,下方采用雨水收集系统,作为中水使用,节约用水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3 维护湿地的生态安全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一种新模式,同时具有保护自然资源和满足大众休闲游憩的要求。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除在核心区建设四座建筑单体以外,在外环也沿着湿地公园周边的湿地生态区水系边线设计了步行景观带,景观带内设置连续的健身步道和水漾栈道供市民平时健身和游憩,这些也同时对公园湿地水岸起到了生态保护作用。

3 综合性——面向复杂功能与运营的设计策略

“体育公园发展到现阶段,其功能已经不单纯是竞技体育和风景公园,更是叠加了产业、资本、活动和人口等多重功能。混合用途开发是有目的性地对物质空间进行改造,需要容纳3种或3种以上相互配合的营利性功能,如文化、娱乐、办公和商业等。”[7]

3.1 赛时功能

体育公园中核心的体育场的建设规模按湖州市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同时按照建设标准中单座面积指标、综合举办其他大型活动需要和设置地下大型停车场地等因素,建筑面积确定为8.91万m²。

体育场一层外围设有机动车环道,作为贵宾、技术官员、运动员、媒体记者的服务道路,一层环形车道外侧设置部分车位,可作为运动员、贵宾、记者、内部管理等的停车位。体育场二层平台为观众出入口,观众在体育场北侧湿地公园停车场、会展及酒店区停车场或附近学校停放车辆后,可步行或乘坐摆渡车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通过台阶抵达二层室外平台,由平台观众入口进入看台座席区。观众席围绕体育场一周布置,观众席共设40 060席,其中固定坐席34 988席、活动坐席5 072席。在体育场屋顶内设观光层是中国首例,为赛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完美整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屋顶观光层由访客休息厅、快餐厅和室外观光廊组成。

体育场看台

交通分析图

3.2 赛后功能

体育场馆设计复合功能理念的重要一点是赛时和赛后功能与空间使用要求的有机转化。体育场馆在全过程运营中必然体现了赛时和赛后两种完全不同的城市发展目标和职能。“体育建筑面对变化的外界环境不断寻求应变,经历了不同时期主导因素的影响,其关注点先后从永久性、大容量、地标性等既定目标,转向对可变的挖掘以实现无自然因素影响的比赛环境、可增加的座席数量、更多功能的兼容等诉求。在这个过程中,可变设计也随之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内隐到外显、从有限到无限的演进和跃迁。”[8]

体育场的设计体现了空间的流动和发展,主体内部仅设置了固定坐席34 988席,场地平常可用作展览演出场所,赛时东西两侧可搭建5 072座的临时看台,将赛时坐席增加到40 060席。针对体育场用房的多功能使用,建筑师充分利用了看台下部空间,为体育场今后的日常运作和维护管理提供收入来源,以场养场,赛后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为体育产业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二层和四层可以全部用作商铺,东看台一层设群众性体育活动用房,如桌球室、棋牌室、健身房等。西看台一层为娱乐功能,可为都市男女提供消遣放松的场所。体育场三层东西看台设有豪华包厢,这些包厢均可出租、出售,以补足建设资金。三层看台还设有咖啡、快餐、冷饮、体育健身等服务性商业空间。地下一层可设置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服务空间。所有这些空间的设计均为今后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小球中心采用大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赛后的改造和运营。小球中心贴近及环绕体育中心布置,有利于赛后集中设置商业以及打造充满活力的商业内街。

同时小球中心和游泳馆充分考虑了赛后全民健身的公益性需求,赛后将室内场馆和室外场地对市民开放,以满足湖州市民健身的需要。

体育场内景

游泳馆内景

4 结语

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所说,“体育场设计正持续地发展,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的步伐,也要跟上这个社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标准的变化。”①[9]基于复合功能理念下的城市体育公园规划策略,使体育设施和体育公园的建设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城市区域开发需求、城市生态修复需求、城市体育设施的混合功能运营需求,乃至全生命运营周期可变功能的需求,同时也必将使体育公园在城市角色中展示出积极的应变姿态和日益重要的社会责任。

“城市空间不论性质如何,均有四个组成特征,即位置、景观、功能和社区。从这四个特征可以看出,城市空间既有物化形态,又有明显的社会性色彩。”[10]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延伸性、开放性、人性化、文化性、生态性和多元化等城市体育公园的基本特征,作为湖州城的新地标,湿地奥体公园承载的不仅是体育运动功能,更是融合周边自然生态景观保护、促进城市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催进区域社区快速发展的复合型功能。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的体育设施将为湖州市民提供最好的全民健身体验,更将为文化活动提供新的设施,助力打造湖州市未来集聚湿地观光、体育竞技、旅游服务、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长田漾湿地公园度假胜地。

(图片来源:图纸、图片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摄影:湖州日报、摄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注释:

① 参见雅克·罗格为《体育场馆设计指南》一书所作的序。

参考文献:

[1] STEMBERG E. What Makes Buildings Catalytic? How Cultural Facilities Can Be Designed to Spur Surrounding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02, 19(1): 30-43. 

[2] 叶郁,潘思融.体育公园模式演变与空间系统发展脉络研究——基于竞技、风景和触媒的逻辑[J].中国园林,2019,35(09):62-66.

[3] 张晓玲,景慎好.基于生态需求视角下的城市体育公园发展脉络[J].中国园林,2013,29(05):57-60.

[4] 孙新旺,王浩.生态与景观的理性融合——湖州长田漾湿地公园概念性规划[J] .福建林业科技,2010,37(4):128-132.

[5] 应旦阳.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设计[J].中国园林,2005(12):6-12.

[6] 邱恂,邱恒.浅析湿地环境下的建筑设计[J].浙江建筑,2009,26(1):20-22.

[7] Urban Land Institute. Mixed-Use Development: New Ways of Land Use[M]. Washington: Urban Land Institute, 1976. 

[8] 梁斌,刘加平. 变化与应变——体育建筑可变设计发展与展望[J].建筑师,2018(5):91-97.

[9]  杰兰特·约翰,罗德·希尔德,本·维克多.体育场馆设计指南[M].袁粤,孙一民,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0] 魏强,景政治,唐葆亨.城市中心区的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主空间——西湖文化广场设计中的城市设计[J].新建筑,2006(04):91-96.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湖州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规划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