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王府井三横一纵整治提升之口袋公园

项目类型:景观设计

项目地点:北京市

建筑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朱小地工作室

设计团队:朱小地、张丙生、赵伟、吕行

方案完成\交付时间:2018.01

本项目位于东城区王府井西街,按照政府的要求,本项目参与到已经启动的王府井地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

这个街区的城市界面参差不齐,建筑外观不完整。特别是过去沿街的一些铺面房与周围的民居建筑在结构或者距离上基本都是相关联的,所以不宜拆除彻底,只好将沿街的一面墙体和屋顶拆除,保留了其他深入街区的墙体。

这样凹进的空间共有4处,均是三围合的场地,一面朝向街道敞开。其他相邻的街区界面还是比较完整的,或者说在街道扩展的同时得到了比较好的恢复,老北京的风貌基本上得以保存。

笔直的城市街道与旧有街区的冲突全部集中到这四个被明确界定的小空间上。然而,这些打开的界面在空间上已经与城市街道相连接,应该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新的部分。

于是,此次设计的关键是:既可以提高城市街道的完整性,又可以将这几个小空间形成的新类型的公共空间与街道空间相连接;既不能使用传统形式的砖墙做封闭处理,又要找到通透的形式、回应旧城风貌和文化传承。为此,我们确定了“墙上痕”的概念。

设计评述

BIAD| SUMMARY

本项目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场地特殊的边界特性与场地周边的城市肌理。通过“墙上痕”的置入修复被破坏的街道立面;同时,亦形成了与热闹的城市街道区隔的市民活动空间。“墙上痕”的概念对应周边仅存的老城肌理,同时亦是创作者对老北京胡同生活的回溯。而这种回溯不是仅仅简单的复刻,亦融入的当代的思考。“墙”这一元素提取自胡同,“墙”定义了胡同的街立面,定义了胡同中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墙”亦是胡同生活的载体,这种生活源自于墙上的门与窗,墙脚的花与凳。对“砖缝”的抽象使得“墙上痕”不局限于传统的实墙,也具有的新的可能性。最后项目中点缀的“树下荫”与“井口石”等细节,与“墙上痕”共同勾勒出当代视角下的胡同生活。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朱小地北京建筑设计院口袋公园王府井三横一纵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