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项目名称: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设计类别:植物园、后工业景观改造

项目地点:中国 上海 

总设计师:朱育帆 

设计组成员:姚玉君、孟凡玉、王丹、张振威、冯纾妮、孟瑶、孙天正、严志国、翟薇薇、郭畅、孙建宇、齐羚、杨展展、崔庆伟、张隽岑、龚沁春、常钰琳、田锦、董顺芳、孙珊

摄影:陈尧 

设计时间:2007—2010 年

建成时间:2010 年 

用地面积:4.3h㎡

施工图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朱育帆工作室

合作单位: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公司开发商

委托人:上海辰山植物园

设计材料:锈蚀钢板、毛石、碎石、金锈岩等

材料厂商:北京中奥雕塑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项目造价:2 800 万

获奖:2010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景观设计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提名,2012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景观设计综合类荣誉奖  

矿坑花园位于上海植物园西北角,通过绿环道路和辰山河边主路与整个植物园相连。辰山采石坑属人工采矿遗迹,由于20 世纪以来采石,南坡半座山头已被削去。为保护矿山遗迹,加快生态矿山,美化环境建设,结合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建设,这里被批准建设成为一个精致的、有特色的修复式花园。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工业活动,采石业伴随着漫长的文明进程而发展,见证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掠夺和破坏。采石工业剥离表层植被,剧烈改变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景观破坏和生境破碎化,是生态退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矿坑花园总体面积为4.3h㎡左右,由高度不同的四层级构成:山体、台地、平台、深潭。其中,山体表面较平整无层次且风化相对严重,无明显纹理和凸凹,无裂纹,立面有直开的矩形通风口,显突兀。台地上植被茂盛,靠近岩壁的位置现状留有洞库的出入口6 个;平台部分为采石留下的断面,地势较平,边缘地区有生长良好的水杉林;深潭面积在1h㎡左右,与平台层高差约52m,潭水清澈,有自然形成的岛屿和植被带来一丝生机。 

在这样一个项目中,设计者面临很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修复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场地内植被稀少,物种贫乏,岩石风化,水土流失严重。第二个挑战是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矿坑遗址的景观价值。因此,如何重新建立矿坑和人们之间的恰当联系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设计者选择了同时用"加减法"应对采石矿坑特殊形态的生态修复设计原则:采取"加法"策略通过地形重塑和增加植被来构建新的生物群落。针对裸露的山体崖壁,设计者没有采取常规的包裹方法,而是尊重崖壁景观的真实性。在出于安全考虑的有效避让前提下,设计者采取了不加干预的"减法"策略,使崖壁在雨水、阳光等自然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对于存留的台地边缘挡土墙,设计者用锈钢板这种带有工业印记的材料,对其进行包裹,形成有节奏变化和光影韵律的景观界面。 

在中国山水画和古典文学的审美启示下,该项目采取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了东方自然山水文化以及中国的乌托邦思想。不同于西方"静观"的欣赏方式,东方传统更强调可观、可游的"进入"式山水体验。设计师在平台处设置一处"镜湖",倒影山体优美的曲线,从四周都可以观看,增大了观景视域。为了改造山体稍显枯燥的立面,倚山而建一个水塔,有效地调整了其节奏,并有泉水从山中流出,增加生趣。对应水塔,在镜湖另一侧坡地顶端设置望花台,可以在镜湖的水光中看一年四季山景变幻。 

同时,在东侧山壁之上,开辟出一条山瀑,水从山顶一泻而下,与岩石撞击时带来美妙的水流声。呼应山瀑,援引中国古代"桃花源"(一种典型的隐逸思想,脱离俗世,隐入自然)的意境,顺序设置钢筒(利用悬崖的危险之势,模仿采石时的爆破之态,以倾倒之态势将游人引入栈道)——栈道(在行走之际观赏采石留下的山石皴纹,耳畔是山瀑的声响)—— 一线天(从采石残留的卷扬机坡道上开辟而来)这条惊险的游线,通过蜿蜒的浮桥(中间的平台可以让游人感受山水交映的美)进入山洞,穿过隧道便来到世外花园。这条游览路线,既精彩刺激又宁静怡人,各种自然之态均含纳其中。 

在生态修复与文化重塑的策略基础上,通过极尽可能的链接方式,场地潜力(Capabilities)得到了充分表现。一处危险的、不可达的(Inaccessible)的废弃地已经转变为使人们亲近自然山水、体验采石工业文化的充满吸引力的游览胜地。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设计景观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