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院梦中心穹顶艺术中心 | SHL建筑事务所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23-11-10
随着SUSAS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帷幕拉开,徐汇滨江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演艺展区主场馆,西岸梦中心B地块1号楼穹顶艺术中心已在近日圆满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场馆将引入精彩的文化演艺活动,为这一文化盛事增添不同的色彩。穹顶作为艺术的载体,体现了新与旧的对话,刚与柔的并济,静与动的结合。
自2015年至2023年,项目经过八年深化设计与现场配合,梦中心B地块迎来华丽转身,而穹顶艺术中心将成为徐汇滨江西岸打造国际化卓越水岸的点睛之笔。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上海院”)作为项目设计总负责单位,携手丹麦SHL建筑事务所,为徐汇滨江西岸梦中心B地块打造一处集文化演出、专业剧院及历史文化保留建筑于一体的新地标。
徐汇滨江梦中心B地块项目毗邻黄浦江,总建筑面积约15.9万平方米,包括1.4万平方米的历史文化保留建筑。本项目由地上12栋建筑单体组成,其中有5栋历史工业建筑物,它们经过精心改造,焕发新生。而穹顶艺术中心,作为文物保护等级最高的一座,原为上海水泥厂的预均化库,一度曾是亚洲最大水泥厂。
历史建筑的风貌的延续性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既有结构的深度了解是改造设计的重要基石。结合新功能大刀阔斧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对老建筑的保护和加固。既有的水泥厂石灰石预均化库是一个直径87米、高28米的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屋盖为由18根主肋梁、18根次肋梁、4道环梁及支撑系统共同组成的肋环形单层球面网壳,整个钢结构屋盖由36根钢筋混凝土柱支承。
为满足观演、布展等文化活动使用功能要求,改造建筑内部设置层高6m的两层环形楼面。保留了橙色的初始结构,在其内侧新增结构框架。新建部分采用钢框架结构,并沿原有网壳内侧新增肋环形单层镂空钢架承担使用过程中的观演吊挂荷载。为提高单跨框架抗震性能,沿圆形轴网设置4组人字形钢支撑,钢支撑采用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建筑屋面板,背衬板及岩棉都是作为屋面围护系统由老结构进行支撑,二层夹层及非透光区折顶则为新建钢框架梁柱。
经过改造后内部变为两层环通结构,中心穹顶为60.8m直径大跨无柱通高空间,无需支撑柱,建筑高度达到29.2米,总建筑面积达8713.4平方米,无地下室,总共能容纳2500人,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宽敞的空间,与无限的可能。
穹顶艺术中心的竣工是对八年深化设计和现场协作的巅峰呈现,它象征着梦中心B地块的华丽蜕变,也是城市更新路上道阻且长的一步。穹顶艺术中心的屋面设计也是充满特色。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外观风貌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的金属屋顶系统进行了翻新。整个屋面分为ABC三区,三折屋面。采用了聚碳酸酯板结合智能调光百叶,满足最新节能要求的同时也减轻了屋顶系统的荷载,以满足老结构的受力条件。第一、第二折为内透光,第三折增加背衬板为外透光。这个创新的设计在白天提供了自然采光,整个建筑增加了几分轻盈,而夜晚则以绚丽的内部透光点亮了黄浦江畔的夜空。
徐汇滨江沿线11.4公里星罗棋布的长河中点点繁星即将被逐一点亮,璀璨且耀眼。历史和未来的对话、工业和艺术的对话,都能够在这里重新被激活和发声。来西岸进行一场Citywalk,迎接艺术的盛宴,探索建筑与文化相互辉映的奇妙之旅吧!
梦中心穹顶艺术中心项目
建设单位:上海梦中心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总包: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丹麦SHL(Schmidt Hammer Lassen)建筑事务所
施工单位: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
项目总监:周晓飞
项目经理:徐志春
设计总负责人:李定、庞均薇、徐其态
建筑设计:杨琳、郭志成、周永华
保留建筑顾问:邹勋、章雯
结构设计:贾水钟、石硕、许建立
机电设计:陆文慷、倪轶炯、朱喆、朱南军、汪海良、马立果
绿建团队:燕艳、孙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