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艺廊
来源:网友若只是初见投稿 转载自:大舍建筑 2013-02-28
螺旋艺廊不仅是一个由游弋路径出发的设计,一虚(廊)一实(辅助空间)两条螺旋线的相互交织,显然更多意在用实螺线插入原本为“一团”的同质空间,将其分隔,产生虚螺线。隔开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的空间中,不同部分之间就产生了陌生感,变得多样。
在同质空间上制造分隔一直是江南园林的主要意象之一。特别在晚清园林中,被插入的院、门、屏风无处不在,使得园林中不断有新的空间个体产生。
以拙政园西部水廊为例,路径的起伏、插入的院、榭和台,都在分隔一条看上去完整的路径。细分后,每一小段有性格上的差异。于是,小段与小段之间也开始产生视线和交流,产生了自己的个性。
平面图
螺旋形包裹着的院子是整个建筑的重心,它和基地,形成一小一大两个世界。廊将院子和外界隔离,自己也蒙上一层表皮,从外面看里面,和从里面看外面,都模模糊糊的。这种自我保护式的分隔,是对江南传统中围墙“围合”弱化后的结果。
建筑屋顶上和廊中的两条路径在入口和院子里的交叉都非常显眼,在此发生了两次空间的碰撞,截然不同的空间个性就被表达了出来。廊和屋顶的通道,有着“旷”和“奥”区别。
江南传统的空间中的碰撞主要是“旷”和“奥”两种异质空间的碰撞,如皱褶的假山和平坦的平台,如狭窄的街巷和宽阔的水面。每个空间的个性都很强,不会因为其他空间的存在而谦让。
婵娟洞指院子通往屋顶的楼梯口,其名来源于“一个杜撰的,具有那么点女性色彩造型的假山洞”。它是在家具的尺度下,用做雕塑的方法,“靠着感觉用手‘捏’出来的”。不管先通过廊还是先通过屋顶,最终都会到达婵娟洞,它是整个建筑的最高潮点和终点。
婵娟洞将一个楼梯口变得不像楼梯口,而像一个装饰性的构筑物,使得人们更易把它当作雕塑去把玩,而不是当作楼梯口直接走上去。它在功能和意义上发生了异化。婵娟洞的立面形成了一个如窗框和门洞一样的,后面楼梯的取景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