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龙美术馆(西岸馆)

建筑师:大舍建筑(柳亦春/陈屹峰)

建筑设计小组:柳亦春、陈屹峰、王龙海、王伟实、伍正辉、王雪培、陈鹍

结构与机电工程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结构与机电设计小组:巢斯、张准、邵晓健、邵喆、张颖、石优、李伟江、匡星煜、周致励

照明设计:上海光语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上海徐汇滨江开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设计时间:2011.11-2012.7

建成时间:2014.3

建筑面积:33007平方米

用地面积:19337平方米

摄影师:苏圣亮、夏至

龙美术馆(西岸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码头,设计开始时,现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110米、宽10米、高8米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下停车库。

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而有着大小调节的空间尺度以及留有模板拼缝和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又会带来一种现实感。这种“直白”式的结构、材料、空间所形成的直接性与朴素性,加上大尺度出挑所产生的力量感或轻盈感,使整个建筑与原有场地的工业特质间取得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接续关系。

地面以上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的流动展览空间和地下一层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由一个呈螺旋回转、层层跌落的阶梯空间联接,既原始又现实的空间和古代、近代、现代直到当代艺术的展览陈列,这种并置的张力,呈现出一种具有时间性的展览空间。

模型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龙美术馆(西岸馆)大舍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