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合肥骆岗机场航站楼改造 | 地平线建筑设计

骆岗公园大跑道 ©徐旻昊 摄

中国-安徽,合肥园博园位于骆岗公园内,占地面积达12.7平方公里。如果将其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比较。纽约中央公园的面积为3.41平方公里,而骆岗公园的面积是其的3.7倍之多,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骆岗公园从区位上看,北至繁华大道,南至锦绣大道,西至徽州大道,东至包河大道,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区域:包括了园博园、锦绣湖、生态体验区、科创CBD以及未来待发展区。

合肥园博园中的城市园 ©解琛 摄

三天前,将向公众开放的区域包括锦绣湖公园部分,占地1.4平方公里,以及园博园板块,占地3.23平方公里。游客将有机会欣赏到四季中各种植物景观,如松梅岭、揽翠峰、杜鹃坡、胭花坪、群芳谷、茶花丘、菊花台、海棠湾、百花园、盆景园等,同时还能领略到来自北京、济南、重庆、宁波、蚌埠等地的多样园林景观……

四大板块十六个单元

骆岗公园的四大板块建设规划已经完成了16个细分单元的建设,这推动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科技的应用,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科创新成果。

游客在合肥园博园观光健身步道行走赏景 ©方好 摄

回顾到今年7月21日,这一天正值园博园建设的决定性时刻。你或许还记得那天突如其来的暴雨,整个合肥都被雨水浇透。但令人惊讶的是,园博园内的3公里长机场大草坪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它呈微凹形状,然而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积水问题。

这片机场大草坪在排水方面表现出色,不仅将雨水过滤净化后排入公园水系,这一神奇的效果得益于近30万平方米的下沉式绿地,它在那场暴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航站楼改造

航站楼是原骆岗机场最为核心的公共建筑,作为合肥的空港门户在1977 年 11 月与“全国八大机场”之列的骆岗机场同时启用。1986年见证了国产运七飞机民用载客的首航。1996年骆岗机场按 4D 标准航空港进行扩建,航站楼随之扩建。

原骆岗机场航站楼

2006年骆岗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后,航站楼在2008年再次扩建。骆岗航站楼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更新,是合肥重要城市记忆。现在,老航站楼在第14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中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新骆岗机场航站楼 ©地平线

如果我们从建筑类型学角度出发,核心是“追求形式意义的本质”,用“不同”的形式语言、空间形态描述建筑形式对人产生的“共同”的审美感受和精神感受。趋于类型,但不是“拷贝、模拟”已有的传统形式、空间,形式复制让建筑成为装置器物。

新骆岗机场航站楼夜景 ©地平线

从审美本源上去追溯,某种形式在某些时代之所以被人接受,甚至被赋予“意义”的原因、本质,而不是因为形式有了意义,那么设想把形式重复,就能够复制“意义”;充分分析建筑所在区域的环境,各种新的“能量场”,同时使用当下的建造技术、功能空间的组织模式,不是模拟已有,不是造旧。基于以上建筑类型学的原则要素,老航站改造-类型学实践开始。

新骆岗机场航站楼室内 ©地平线

1977的历史建筑有很鲜明的苏式建筑的时代特征:柱列、折中的比例关系、块面交接处的装饰细节...后面的改造,除了空间上的延展,在建筑形式上反映了那个时期的设计手法特征。铝材+玻璃、幕墙体系,因为整体建筑比例控制,对挑檐进行了强调,风貌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新骆岗机场航站楼屋檐 ©地平线

最首先的判断,是形式意义的选择。随着所处环境改变后,1977年航站楼的风貌更具公共建筑的特征,更能控制住大的场所关系,同时更具有故事性。紧接着秉承以上的建筑类型学原则要素进行设计,恢复比例、形式母体、要素色彩关系。不复制,用新的材料和建造工艺、工法建构去完成骆岗机场老航站楼的改造。

新骆岗机场航站楼 ©地平线

本次航站楼品质提升工程中,设计原则是:保持建筑的气质风貌、发掘建筑的形式内涵、用现代的手法塑造新的场所空间。设计团队充分研究了航站楼的历史沿革,在不同时期的立面形态、结构构成和内部的空间形式。在立面设计中采用当代的建筑语言、简介精练的表达航展楼初始建成时的风貌。航站楼立面用完整、有力的“UHPC超高强度预制混凝土”柱形成有节奏的柱列,以回应1977年航站楼立面现代主义风格的立面柱式。设计简化了历史建筑的檐口设计,用完整的横向线条统一。在一二层的窗间,也用简洁的线条形成层次。整个建筑的立面,完整、有力,统一中不乏丰富的细节。

在航站楼的室内设计中,面对不同年代的结构体,双柱、混合结构、结构缝、新的消防要求等等......大量情况存在,如何通过材料的质感丰富人们在室内的空间感受是很大的挑战。设计采用了具有充分肌理的硬质材料预制混凝土板对南北门厅、中大厅进行统一。完全保持历史建筑的结构形态、不增加一处非原有结构的饰面,将原来不同时期的结构线条完整化、清晰化,使之更符合现在功能的使用逻辑。

航站楼的品质提升工程可以让航站楼在园博园“焕新”,在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到城市记忆的同时,又能体验到新的功能空间美好的感受。

 

骆岗机场航站楼改造设计团队:地平线建筑设计

总指挥、项目负责人:江海东

项目总建筑师:吴前宏

创作团队:吴前宏 江海东 付正洁 李斯棋 孙炜 许耕耘 李凯 张健 彭雪鉴

摄影:张弩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合肥骆岗机场航站楼改造地平线建筑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