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恒G53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3-09-17
业主:仁恒置业
地点:南京
设计单位: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宋照青、王志华、赵晶鑫
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容积率:2.0
绿地率:35.5%
建成时间:2012年3月
仁恒G53
整体布局
本地块位于南京河西区,北面为富春江东街,南面为楠溪江东街,西面为黄山路,东面为嵩山路,处于一个住宅社区中的一个地块。在建筑形态的确定过程中,首先选择呼应周边道路的情况,建筑的主要立面均顺应周边道路的发展,形成连续的沿街里面。建筑的高度也比较统一,以一个整体的街区体量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感受。空间的围合符合传统的中国街区概念,以一个围合的大街坊来确定中间的院落空间,顺应中国人传统的内向型生活概念。中国的围合大院落以绿化为主,构成中央绿地的合理活动环境,形成严格的人车分流。
街道的组织在其南向的道路交叉口,根据现有用地的“L”形特征引出一条幽雅的步行街,活跃社区的入口环境,形成别具特色的文化、商业、休闲环境。既为城市生活贡献出一块开放用地,又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文化体验创造价值,创造多元化、社会化的社区。
与自然融合的邻里生活环境
传统的社区绿地由于与生活单元及住宅较远,多限于机动车辆的限制且无功能设施的支撑,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成为单纯的景观绿地。而本设计中的中央街坊绿地是由周边住宅围合,且人车分流,形成户户均观景、户户可达的功能性绿地。在此绿地中老人、儿童可以不受周边机动车的影响,充分安全的享受绿地带给他们的积极作用。所有住宅的首层均架空,形成灰空间的架空环境,与每一个单元的入户大堂紧密结合,形成可以遮风雨的情景环境,在此环境中,每个居民能够充分感受到建筑带给他们的生活情趣,既可以向外融入到鲜花绿草的公园环境中,又可以走到宽敞明亮的大堂室内,感受到别具一格的豪宅品质。在这个灰空间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鲜花与绿色植被的芬芳,可以走进温度适宜的大堂,品味艺术品的高雅,也可以上下车离开或进入。从这里还可以连接到地下车库的私人停车场,均可以不受雨水、日光的影响。在这个结合部我们创造了一个生活欣欣向荣的内部环境。
与文化结合的城市文化、休闲的商业形态
传统的社区环境均是围墙闭合的高宅内向性封闭社区,缺乏对城市的贡献,也缺乏必要的生活功能设施支持。在本小区内城市道路的西南交叉口,我们营造了一个小型的城市生活广场以及一条通达内部的商业街区,以独立的商业形态营造了一个具备休闲交往性质的社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天归家的人们可以在这边与朋友、邻居小酌一杯,也可以全家在这里共进晚餐。更可以体验城市中的独有的文化气息,这里的会所既可以对内也可以对外开放,同样人们在这里领略到城市的美好和建筑的积极作用。这里成为一个别具风味的“城市小客厅”。通过这个环境的营造,我们打破了时间的限制,改变了单一社区的乏味与呆板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环境,完善了城市的设计与功能
立面设计
每一个时代均有一个时代的建筑的风格与特征,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创造具备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语言,我们以传统的生活方式为基调,将此提高到今天的物质层次。审美也应向更高层次发展。在设计中,我们组织全新的材料以水平向的金属质感,形成连续的水平线条,打破建筑的轮廓柔化建筑的体量,形成统一整体的建筑形态,而墙体部分则以深色面砖消隐形成视线上的退缩,最终以高档的品质形成简洁的外观,而水平方向的力度形成视觉的冲击力,在水平线条的连续而上,以实体的铝板和穿孔板及横向百页形成虚实的变化,形成变化丰富的水平线条。
户型设计
本设计中户型充分考虑到国人对传统生活环境的追求,在户型的设计中,我们引入前庭后院的概念,形成两种类型的户型。一种是平层户型,通过入户的前院组织入口空间,形成一个有传统特点的中式户型概念。而后院以南向观景大阳台的方式形成两层通高感受的前院空间。
另一类是跃层式的单开间小户型,首先以一条两层通高的街道联系各入口的小院。进入首层户内后全部都是开场的公共空间,二层为卧室空间,前院仍旧以二层通高的观景露台方式给人一敞亮的室外感受。在户型设计中强调室内外的融合,不仅仅为居住者创造一个遮风避雨的围护物,更为居住着创造属于自身的一片天地,成为居住者心中理想的家园。
整个设计从整体规划到单体设计,最终到每一个户型,从设计思路上我们力图创造一个秩序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精品小区。使人们的生活空间从城市大环境逐步到家庭小环境的过渡。然后是内地大绿地,这是提供给居住者集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半开放空间。其次是每栋住宅的架空层和每一个单元所属的超大大堂,这是每个邻里空间所共有的半私密空间,再其次是每个家庭的前庭后院,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环境的营造和逐步深入,最终为居住者带来一次住宅的全新概念,真正能够领会“天、地、人”合一的空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