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黄龙山·紫砂矿源展示馆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旭可建筑

丁蜀镇位于宜兴市东南,素有“陶都”之称。黄龙山自古以来就是优质紫砂原料出产地,可谓“紫砂之源”。本项目为四号井遗址指定保护策略,并设计紫砂矿源展示馆。

黄龙山紫砂泥矿四号井建于1972年,1997年因生产成本过高等因素而停止开采。2009年由宜兴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加固、修缮、保护遗址,使之成为与展示馆为一体的室外展示场所。以“最小干预、历史复原、活化再生”为原则适当改造,使其成为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再生的示范案例。

尊重遗址本身:通过自身边界与入口朝向引导游客发现四号井遗址。

残损处活化再生:将残损的山体与建筑南面景观整体考虑。

与建筑形成整体:在流线上将四号井遗址室外展示空间与室内游览流线贯通。

一体化设计:力求尊重遗址,不对遗址形成压迫,引导游客自然地发现和漫游。

交流共融的空间:五个体块象征五朵金花,均釉陶片的幕墙幻化五色墨彩。展馆内从地面到地下一条漩涡状的观览流线将地面的三个展厅和地下的矿道连成一体。

多媒介展陈:以多媒体模拟真实的采矿体验,让这段历史以现代的形式重获新生。

“上釉”即将釉涂布于陶器表面,以达美观、不透气、防渗透、增加强度等目的。

在立面陶片上运用均陶彩釉工艺,使立面在光线下呈现出丰富的光影效果。而走近用手触摸,会体会到不同的触感。

老子说“ 有以为利、无以为用”,不论陶器还是建筑都诠释了先哲的智慧。展馆与遗址将新老脉络缜密地编织在一起。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黄龙山紫砂矿源展示馆旭可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