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路小学综合楼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24-01-19
项目设计受到日照规范、建筑退让、消防间距等诸多条件的严苛制约,设计团队对复杂的用地进行了精细的剖析,测算出可建设用地的范围仅有约1500㎡。团队经过缜密的方案推演,决定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应对如此“棘手”的难题。
在如此紧张的场地中,置入任何建筑物都会显得十分强势,同样也会挤压有限的地面空间。出于对教学功能需求和室外空间感受的平衡,设计团队决定将建筑的半边悬浮起来,把更多的场地还给孩子们。经过日照计算,新建教学楼的位置选定于校园东侧,以保障教室获得充足的日照采光。我们将新建教学楼的西侧部分出挑约8m,挑空两层(高度约9m),上方3-5层承载普通教室和社团活动室等功能,满足了学校的使用需求。建筑挑空下方则是穿越而过的操场跑道。建筑的“悬空”使完整的操场得以保留,让每一个孩子享有“运动权”。
“悬空”的建筑以一种相对谦逊的姿态介入场地,通过挑空的处理方式减少其对场地压迫感,营造出对小孩子们足够友好的校园外部环境。建筑悬挑下方的室外空间足够高大,孩子们不仅可在下方举办各类活动,也成为他们一方遮阳避雨的室外乐园。
设计通过“悬浮”的方式,将建筑占地做到最集约化。考虑到学校未来长远的发展,仅靠地面难以承载2000余名师生的教学与运动需求。因此,设计不止于保留操场,我们试图将学生引导至教学楼各个楼层的室外平台,使校园外部空间立体化、分散化,从而解决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因此,设计团队对综合楼各层空间进行水平错动设计,形成不同尺度、适宜的室外活动灰空间,并将被新建教学楼占据的篮球场放置在屋顶。通过室外楼梯,使学生活动动线由平面变为立体,营造从地面到屋顶的连续化立体化外部空间,在用地有限的校园内创造了丰富多维的活动场地。西侧教室窗户采用折角窗的形式,减少教室受西晒的影响。渐变橙黄色点缀的折角窗,打破了水平向立面的单调形象,形成“叠落书架”的意象,体现出校园的活力生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