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南京石埠桥社区中心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1 背景

南京石埠桥社区中心是栖霞山石埠桥片区的保障房项目配套公建之一,坐落在栖霞区东北角。场地紧邻长江四桥,东南和西南为栖霞山和北象山,北侧与东侧有长江和自南向北的九乡河,自然景观资源丰富。项目总建筑面积44 90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8 239㎡,地下建筑面积16 668㎡。

本案是一座社区服务中心与邻里商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其中商业功能为15 000㎡。场地为一条南北向的狭长地带,南北向约320m,而东西向仅有70m;建筑限高24m,容积率2.0,并且东西是分为两个产权的地块,建筑不得跨越。针对这些局限,建筑沿场地边界生成长条形的体量,并在其中生成内街,用分段主题的方法把形体切分成三个体块并用连廊相连。建筑南北两侧的体块向内缩进形成入口广场,以减少对街角的压迫感。植入缓步楼梯,串联商业动线并模糊建筑的垂直分层,形成悠游的立体城市公园。如何将社区中心这一建筑类型从强烈的行政属性转变为亲民自由的状态,是我们一开始就积极面对的问题。

2 从“行政”到“亲民”的空间设计策略

开放连通的空间设计策略

福柯所描述的权利规训,首先是对个体及空间的分配方式:个体需要被隔离且空间需要被分隔为越来越小的单元,以形成分离、可控、排他的空间[2]。而现有社区中心建筑通常各个功能相互独立,且整个建筑自成一个封闭系统,这显然与亲民性建筑的特点背道而驰。本文试图进行设计上的创新,借福柯描述的“规训”带来空间与文字上的启发,以研究建筑自身系统及其在城市系统中开放联通的设计策略。

(1)城市层面的空间联通

社区中心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市民活动中心,需要增加其与城市的连通性,以便更好地向市民开放。我们将建筑切割成三个部分来应对狭长基地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三个区域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主题。加之东侧商业带被切割形成六个建筑体量,通过连廊、走道进行联系。通过一系列操作,西侧的街道出现了两个大的缝隙,城市空间与商业空间在这里相互渗透。同时,界面也利用立面的凹凸,使巨大的体量更灵活多变。在南侧和北侧街角的位置,体量后退并旋转,形成进入商业内街的入口广场。

广场和缝隙使建筑中商业的节奏与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节奏同步于城市的节奏。建筑不再是一个封闭可控的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建筑与城市通过这些空间相互联通,消解空间无形的边界,淡化人对行政属性建筑的排斥感,最大化吸收城市的人流。

(2)建筑内部的空间联通

建筑使用走道及连廊将东西两部分进行联系,人流量大的地方适当增加走道宽度,形成活动平台。结合内街的楼梯设置,形成每层的游览路径,构成步行空间系统的骨架并将建筑各个空间进行联系。此外在步行过程中,空间局部放大或两层通高让建筑内部有更好的视野,进一步增强空间联通的效果。

空间相互联通并在建筑内部形成一个复杂而不可解析的场所,没有固定的座次和对流动的禁止,各个功能中的人流都可以相互来往;没有森严的门禁和单独的监视,各个阶层的人群都能在这里交往和聚集。

福柯将规训化的空间描述为“功能性场所”(Functionalsites),即空间具有单独的功能且劳动者在其中能被充分监督[2]。在社区中心的设计中,我们不希望建筑呈现出强烈的行政氛围,在符合基本规划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细微的功能创新,在保持原有功能网络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增加建筑被识别为一种新场所的可能性。此次南京石埠桥邻里社区中心的设计实践打破了常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加入丰富的空间功能、形态及元素,融入了“立体城市公园”的主题来提高建筑的亲民性。

(1)丰富多元的功能配置

社区中心中商业部分配备多个业种:餐饮类配备小贩中心和其他餐饮店铺,市民服务类配备了美发、洗衣、药店和家庭服务等,还增加了文化娱乐等功能。同时,文化活动类功能包含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培训辅导、表演排练和文艺创作等,体育中心配置了健身房和各类球类场馆,零售、休闲娱乐功能与便民服务功能相得益彰。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活动和体育功能的植入增强了周边安置居民的参与感,提高了建筑的亲民性,进一步丰富了社区中心的功能,形成一个被居民接受的“城市公园”。建筑因多种功能与不同活动需求而形成的不确定性,打破了行政功能的空洞内涵,消除了权利空间的象征性印记,使建筑更加亲民。

(2)丰富多元的活动元素

设计中我们试图打破常规的桎梏,创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活动空间,并为居民提供交往、购物、游憩、活动、文化娱乐等功能,营造一个亲民的社区中心[3]。结合建筑中体育文化活动等功能,将空间的主题设计为“立体城市公园”,公园般的景观和娱乐元素为居民提供了亲民的休闲场所。

建筑中的体育活动中心功能延伸至四层的走道和三层的屋面,形成400m的环形慢跑道,并沿途设置了五人制足球场地。室内体育活动场地向室外延伸,散步至此的市民可以接触到阳光和新鲜空气,轻松愉悦地体验运动的乐趣。屋面上还有一处金属棚架覆盖的屋顶花园,棚架可布置装饰或藤蔓,居民在此处可以举办各类活动。我们试图用丰富的活动元素来调剂建筑的纪律性功能网格,使建筑更具自由的内涵,并避免行政功能型建筑的拘谨氛围。希望这个“立体城市公园”可以唤起安置居民的认同感,或许在开业后会成为石埠桥片区最受欢迎的公共场所之一。

(3)丰富多元的空间形态

建筑内部空间形态不断变化,用丰富的空间来提升建筑的亲民性。建筑一层内街中段的西侧界面内凹形成商业骑楼,二层和三层的西侧走道局部加宽形成室外活动场地,退台式的空间形式使空间的变化丰富。

立体城市公园的内部流线打破楼层限制,通过垂直交通吸引人流到达上部楼层,在提升整体空间价值的同时,让使用者在空间中体验步行的乐趣。可经由南侧入口处的大台阶到达菜场所在的二层活动平台,再由自动扶梯和直跑楼梯至三层屋面;屋顶的环形慢跑道和花园又是一处可供居民活动的亲民空间。

在福柯关于权力空间的描述中,空间被划分为具有等级序列的单元,个体的价值由“系列空间”(Serial Space)中所处的位置决定,在层级化的空间中,个体变得压抑和顺从[2]。以往的社区中心建筑具有较为明显的等级空间划分,如丁家庄A13社区中心,设置了较为清晰的体量层级关系和明显的主入口。而南京石埠桥邻里社区中心的设计取消了这种等级序列单元的排布,无等级化的空间设计鼓励市民参与各个空间的活动,社区公共事务与个人丰富生活相辅相成。

(1)建筑体量分布均质

建筑的体型分成三段来处理:南段是体育活动场馆,高大厚重;中段上部是文化活动区,由四个灵活的体块堆叠而成;北段是商业街主入口,3层的体量强调雕塑感;从四桥看去,建筑的形态创造了一种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收放自如、变化丰富的界面形态减轻了建筑体量对城市界面的压迫感。与此同时,一个39m高的构筑物被添加其中,使其成为平缓天际线中的最高点,具有强烈的标志性。

福柯认为空间的等级像是一张纪律严明的列表,控制了人员的座次和活动的流向。历史中许多建筑师曾受福柯思想的影响,试图挣脱控制建筑的权力力量,如库哈斯提倡的普通城市的“无中心”主张[4]。本案的设计从上述思想中汲取养分,试图在空间和体量分布上呈现均匀、轻松、无等级化的排布特征,营造一个亲民的城市形象。

一些节点空间由建筑内院的连廊限定出来,这些可供人群汇聚的节点同时也汇聚了人群的视线。另一些节点空间存在于各个功能体块的“缝隙”中,丰富了各体块之间的非功能性空间[5]。例如,出挑体量下部的空间及楼梯可至的放大平台等均匀地分布在建筑中,而不是整合为一个集中而空旷的活动场地。这些节点营造了人们可以相互看到、不期而遇的机会,容纳不同年龄的不同活动集合,无等级化的设计策略使建筑变得更贴近人。

3 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南京石埠桥邻里社区中心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极力解决社区服务类公共建筑过于行政化的问题,将福柯人道主义社会性理论结合到设计实践中,从空间的联通性、多元性和无等级特性入手,尝试进行有关社区中心建筑的类型学研究,一批更具公众开放性的新型社区中心正在设计中。

参考文献

[1] Foucault M, Rabinow P. The foucault reader [M]. London: Penguin,1991.

[2] 安妮·施沃恩,史蒂芬·夏皮罗. 导读福柯《规训与惩罚》[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3] 普舟. 体验经济视阈下的商业公共空间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2018.

[4] 王方. 福柯与建筑——一种权力空间的陈述[J]. 时代建筑,2002(5):92-95.

[5] Karrholm M. Retailising space: Architecture, retail and the territorialisation of public space [M]. London: Routledge, 2012.

 

业主:南京栖霞山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石埠桥路

建筑设计:南京邦建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

联合设计:江苏省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马进

设计团队:马进、孙广卿、张珂、普舟、庄昉

总建筑面积:28 239㎡

设计时间:2016

建成时间:2019

摄影:侯博文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石埠桥社区中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