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章明&张姿:关系的诗学

建筑师章明、张姿夫妇

【章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导;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兼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空间与风貌保护专业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城市环境设计》、《建筑技艺》、《建筑知识》杂志编委。

荣获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上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中国 100 位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 AD100 中国最具影响力建筑设计精英”。

【张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士、建筑学硕士。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委员,曾赴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短期研修。连续三年荣获AD100中国最具影响力建筑设计精英”。

章明&张姿致力于城市有机更新和既有建筑及建成环境的改造再利用以及文教类建筑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丰沛。在建筑评论和建筑文化研究领域亦颇有建树。坚持创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在建筑创作实践领域独树一帜。

 

偏爱散文的原因,是因其不拘韵律,不雕章琢句、铺采摛文,不着意堆砌典故。“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它的灵活疏放、散漫不拘、见闻感悟,十分契合我们对建筑的理解。

散文不似小说,需周全完整的情节,一切有因有果、线索明晰,结尾是个周正的句号。散文不似戏剧,需跌宕起伏的冲突,谋篇布局,抑扬顿挫,处处是大写的问号。散文不似诗歌,需淋漓尽致的情怀,有情有境,结尾是粗重的感叹号。散文则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急可徐,结尾是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

散文的疏放,便于我们从充满逻辑的谋局与大秩序中脱身出来,将关系明显地“前置”于本体之上。从略带松散的局部关系入手,以局部的勾连形成整体的混全。局部的生成建立在自我生长的意义之上,但并不妨碍整体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与丰富度。此谓关系的“前置”。

散文的散漫,便于我们以“游目”的方式看待周遭。在非同时非同地的景物片段中,局部的关系有如展开式的画卷先后呈现。它们虽然并置于场所之中,却动态地透露出层层递进的关系,最后在人的意识之中形成各自能动性的关联,从而滋生出混全的整体观想。此谓关系的动态。

散文的感悟,便于我们进入一个渐次打开的世界,于循序渐进中呈现舒卷而出的气场。它使我们不再热衷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对场所可能性的挖掘、对局部间关系的创造性阐释才是最耐人寻味之所在。它使那些埋没于日常性的诗意

层面得以觉醒。此谓关系的诗学。

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骆文《我的散文观》)

1

15年的沉潜探索

章明& 张姿:事实上,在过去的近十年的光景中,我们一直摇摆在控制与摆脱控制之间。既有的理想建筑范式带给我们专业安全感的同时,又使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它的掣肘。我们开始注意到建筑中那些更为本源的东西。它不是出于既定的逻辑秩序或预设的场景,而是一个自发生成的、可以探索与挖掘的丰厚积层。我们隐约意识到沉潜于建筑制度下的诗学源头:它是一个通过深入挖掘和层层剥离得到自我认证的过程,是一个可以包容不同个体及其存在方式的混全场所,是一个允许不断校正与自我平衡的体系,同时也是规避既有模式与寻求更广泛可能性的探索。

2

“散文”的偏爱

章明& 张姿:之所以偏爱“散文”,是因“散文”的灵活疏放、散漫不拘、见闻感悟,十分契合我们对设计的理解。之前我们一直尝试以散文体来写就建筑文章,但一不小心就写成了周全的小说、跌宕的戏剧或激扬的诗歌了。直到我们渐渐改变了立场,从类似于网格化的控制体系以及整合全局的大秩序中脱身出来,从局部的略带松散的关系开始入手。它使我们不会一开始就滑落到先验的主体意识中去,不再以控制全局、贯穿始终的逻辑性作为唯一的标准。这种理解更接近于我们整个设计观的一种外显的方式,不因建筑的尺度、规模、性质而改变。这也是我们对习以为常的模式化的建筑观的反思。

3

“关系”的诠释

章明& 张姿:建筑作为一种关系而存在,是我们对场所的理解中最核心的注解。将关系明显地前置于本体之上,使我们已经开始习惯于不再预设场景,而是在既有的场景中搜寻更多的可能性。这就是预设关系让位于可能关系的主张。看似不相干的局部,由于各自的生长理由被聚在一起,由于连接方式的不同而出乎意料的充满变数。而“游目”与“观想”的主张则以漫游的方式开拓出弥漫性的探寻通道。以移动体验为导向的叙事方式取代了以往围绕建筑为中心铺展的框架与描述。明确地意图开始消隐,取而代之的是“让它自由地发生”的期待。明显的主导全局的规则开始淡出,相反,放弃整合的弥散性思维浮现出来。如果说这可能会弱化了建筑的存在感, 那又有何妨? 建筑的性质在场所中生成,变换,成长,衰落,再生,这才是建筑存在的真正的自由方式。

这种主张在现实的语境下注定沉浮难料,其实这也正是建筑设计的魅力所在——出乎意料的充满变数。建筑与写作一样,合宜的时间、合宜的地点、合宜的的心境,缺一则不成文章。不管怎样,如若能以自己喜欢的散文体来写作,便是最值得欣慰的事。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章明原作设计工作室张姿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