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BIM:工程管理体系中的“强节点”

近年来,BIM的发展非常迅猛,越来越多的项目中开始应用这项技术。国内一些大型设计施工企业也都相应展开了对BIM的研究与实践,在BIM标准的制定、BIM技术的应用落地、人员团队培养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工作模式。这些工作模式通过项目实践积累和总结出一系列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有很多是值得业界同仁学习的宝贵经验。

CCDI悉地国际作为国内最早引入BIM技术的机构之一,其BIM团队成立近十年来,已经签署和执行了过近百多个项目的咨询和顾问工作。近日畅言采访到该团队的负责人项国强和钱江,请他们和我们谈谈这一话题。

CCDI悉地国际 项国强

CCDI悉地国际 钱江

建筑畅言网:作为国内最早引入BIM技术应用的公司,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BIM在CCDI中的发展历程?

项国强:早在2003年,CCDI在做水立方的时候就接触到了BIM技术,我们隐约预见了BIM巨大的发展前景,于是2008年首先在公司内部组建了一个配合设计的BIM小团队,2009年随着BIM的发展,我们成立了专门的BIM咨询顾问团队,相当于从原来的内部配合转型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来推向市场面对客户。由于起步很早,CCDI的BIM团队承担了国内很多重大项目的BIM顾问服务。同时,我们也和一些BIM软件商、房地产商、政府协会一起推广BIM技术,共同发展已经有近十年时间,也因此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

钱江:当年我们做BIM的时候,国内没有几个团队具有BIM技术能力,也没有像CCDI这么早把BIM作为专项服务推向市场的,可以说我们是国内市场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一支BIM团队。现在中国内地的BIM技术不论从建筑工程领域还是从建筑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看,都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目前我们的BIM团队近百人,分布在全国不同区域,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也可以跨区域合作完成非常复杂的项目。

建筑畅言网:您刚才谈到,CCDI的BIM服务走过了一条从内部配合到外部产品的路程,那么现在CCDI对外部主要的BIM服务有哪些?

项国强:从2009年确立BIM专项服务对外向业主提供的模式之后,我们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不停探索未来业主的核心需求到底是什么、BIM技术究竟能给业务带来什么样的价值等问题。我们的服务有一个迭代过程,最早的第一代服务是利用BIM技术来解决设计阶段的问题,例如大家常说的错漏空缺的问题。第二代服务是在解决设计阶段的基础上延伸到辅助施工管理。因为设计阶段的问题解决之后,施工阶段还需要继续深化、继续落地。我们现在看到现在市场上用BIM技术的很多,但是也很多不落地的,就是这个环节没有做到。用BIM解决传承和落地性的问题,是我们第二代服务着力的重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都解决好之后,第三代服务解决的是管理模式的问题。这一服务不仅仅是将BIM当成一个技术工具,而是将其作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逻辑和架构。在中国尊等超高层项目中采用的就是第三代服务的逻辑,在工程项目整体采用BIM进行管理,而且这一过程中我们担当的角色是教练员和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所谓的运动员,由原有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去担当。设计师去完成设计阶段的BIM工作,工程师去完成施工阶段的BIM工作,CCDI作为总顾问负责制定标准和审核所有参与方的成果,这是我们三代服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有几种服务方式相结合的情况出现,我们会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着重去解决其内在需求的一系列问题。

建筑畅言网:据您观察,客户的需求这些年有什么样的变化?

项国强:首先,我认为是客户对BIM认知上的变化。以前很多业主最原始的想法是认为BIM模型是万能的,使用BIM之后能够把建筑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但实际上BIM技术落地起来有很多实际困难,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市场上对BIM的过度宣传也对业主产生了不正确的影响,还有一些非专业的BIM公司并没有真正把BIM和专业能力相结合来为业主提供服务,却往往喜欢夸大宣传,“忽悠”客户。其实业主的本质需求还是希望利用BIM能够给他提供一个建立在建筑本身专业技术能力之上的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并且带来直观的价值体验和业务改善。这十年间我们见过很多BIM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和,也见过很多业主在BIM上获的价值或走了弯路。总体看,这些年客户在BIM的认知上逐渐有了一个从浅入深的变化,从对“BIM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理想化认知到后来明确了BIM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对BIM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了。

建筑畅言网:您谈到CCDI作为业主的咨询顾问将BIM运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能进一步说明一下这与之前的组织管理模式有什么不同吗?

钱江:我们最初做BIM也是从最开始的纯技术角度去做的,逐步发展到现在,我们更强调的是BIM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在管理体系里的作用,而不是纯粹的技术上的功效。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应用BIM,是指我们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或者说是业主的角度去看待BIM在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作为业主的BIM顾问,我们从最开始帮助业主理清项目中应该如何运用BIM、组织架构和管理逻辑是怎样的、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BIM的工作具体会分派给谁、大家之间的工作联系和工作流程,以及整个过程中的技术标准。

以往大家谈到BIM的第一反应就是建模型,要碰撞纠错、要做模拟、要模型算量,其实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最初如何建立BIM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的体系和流程,来支持我们做好后面的所有工作。我们也见到过很多案例,做了很好的碰撞检查和管线综合,但是设计院并不配合修改,或施工单位并不依照施工,这种情况问题并不出在BIM本身,而是出在了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上。所以,一定要先从管理体系上确定一套基于BIM条件下的工程管理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我们现在非常强调的的一点,就是BIM要作为整个工程管理体系的“强节点”。所谓“强节点”就是不通过BIM的过程并验证,后面的的事情和工序就不能开展去做。这需要对企业、至少是对项目本身的管理流程有一个梳理和改造,将BIM的过程和验证作为管理流程里的必备项而不是可选项。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支持,BIM的应用就会浮于表面,完全没有办法落实下去。

建筑畅言网:现在业内都将中国尊项目作为BIM应用的标杆,CCDI作为中国尊的BIM总顾问,具体是怎么进行项目管理的?

钱江:中国尊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标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节点改造和整体架构上事先做了非常好的策划,做了非常好的 “BIM顶层设计”。在项目开始之前,把BIM在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周全,然后再开展工作。同时,这些考虑和要求,通过一套完整的《BIM实施导则》,以项目标准的形式确定和贯彻下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按《导则》和标准进行管理,各参与方也是按照导则执行,而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整体的BIM要求和目标实现落实起来就比较清晰,也容易操作落地。中国尊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设计牵头方,它的责任是既完成自己的模型同时也要把其他设计单位的模型收集起来,整合到整体的模型中然后做自检,认为没有问题之后把模型和设计图纸一并交给业主。而我们作为业主的BIM顾问,是帮助业主去审核它的图纸和模型,是否确实符合项目之前已经确定的设计任务和BIM要求。我们确认BIM模型和应用没有问题之后签字,这时北京院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前面我们说的“强节点”,就是业主和我们BIM顾问审核签字的这个节点。只有这样的“强节点”才能让各个环节的BIM责任单位能够更好地完成BIM工作。因为原始情况下设计院认为交完二维图纸就已经完成了它的设计工作,但在BIM强节点条件下,设计院的工作不止是二维图纸,同时也包括BIM,只有经过设计和BIM的审核和确认后,才能到下一个工作阶段。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一样,施工单位如果想施工,一定是它的深化模型和深化图纸经过设计方和BIM顾问的确认后,才能真正去施工,这就是强节点的逻辑。

中国尊效果图

在这个过程中,CCDI作为BIM顾问并不去做建模和具体的BIM应用,而是作为业主的外聘专业顾问代业主管理BIM,我们主笔编制《BIM实施导则》,就像教练员的角色,审核所有参与方的结果,就像裁判员的角色。在中国尊这个项目中,我们是唯一一家和业主签订BIM顾问合同的单位,从方案到设计一直到最后施工,我们是整个过程中的BIM总顾问。

现在还有很多人对中国尊的BIM管理模式不了解,以为BIM就是由一家单位完成的,其实不然。中国尊在BIM有很多方面的创新,包括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这个全项目参与方参与BIM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刚刚说过,比如北京院是中国尊的设计牵头方,整个设计过程中也是BIM的牵头方,具体完成BIM模型和应用的牵头方,这其中有北京院自己设计的部分和整合其他专项设计的部分。工程总承包是中建三局和中建总公司的联合体,他们作为工程总承包负责施工阶段整体BIM的把控和执行,还有一个平行的总承包是机电总承包——中建安装,他们是中国尊机电方面BIM的总控。这些主要的项目参与者,同时也就是项目BIM的参与方。

这些参与方,把BIM放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和业务中,做设计的用BIM做设计,做施工的用BIM做施工辅助,算量用BIM做算量,这也是BIM最终的发展方向。我相信随着大家对BIM了解的加深和对BIM能力的不断掌握,以后越有越来越多的业主选择在项目中应用BIM。

项国强:中国尊与以前的很多项目有很大不同,包括同样类型的超高层项目。可以说中国尊开创了很多新模式,另外一点就是BIM顾问的合同是先于设计院签约之前签订的,这也是为了确保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使用BIM的一个合约保证。实际操作中,是先确定了设计阶段的BIM工作要求,再在设计招标和设计合同中对应明确设计单位的BIM设计职责,要求设计院出图纸的同时也要按标准要求出模型,而且要求用BIM做相应的设计。这是因为CAD图纸有非常明确的国家规范,但是BIM要到什么样的要求目前的要求并不明确,可深可浅,每个阶段的目标也不一样,所以做模型的方式也可以不一样。从设计角度而言,深度不同,工作量和设计的要求都是不同的,设计院也必须要提前确认BIM的技术标准。如果在招标时没有和设计院说清楚这个问题,到最后就很容易互相扯皮。因此必须要在其他所有工作开展之前、招标和合约之前,把整个项目的BIM标准确立好,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强节点)。

所以,中国尊的业主签的第一个合同就是和CCDI的BIM顾问合同,我们介入后帮助业主把所有的BIM要求都梳理出来,制定《BIM实施导则》,里面有我刚才说过的整体的BIM架构,每个单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以及互相之间的工作关系和流程,交接时依据的技术标准。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按照这个统一的《BIM实施导则》去工作,这样就不会产生歧义以及互相扯皮的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如果想要让BIM真正落地,在行动之前这些工作梳理清楚是必须的否则后面就会很被动以至于无法落地。

建筑畅言网:除了“中国尊”,CCDI的BIM团队还做过哪些代表项目?

钱江:从团队成立开始,我们内部配合设计的项目不计算在内,直接服务于业主的项目大概就有三百多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龙湖的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万达的多个秀场项目、中海油全国各局的办公大厦和研发中心,以及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大悦城综合体项目、通州副中心商业综合体、深圳五矿金融大厦、济南冰篮球体育馆项目、北京环球影城、一汽大众天津数字化工厂、深圳后海联想综合体泰伦广场、亚投行总部大楼、北京华润商业综合体等等。这些项目都在20万平米以上,或者有很高的技术复杂度和管理难度。

北京亚投行总部大楼效果图

还有一些是已经完成或者投入使用的比较有特点的项目。例如上海佘山的深坑酒店,这个项目我们做的是BIM的机电深化设计。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原址是一个石膏矿,矿采掘完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深坑,成为了人工湖。项目是在坑体的边缘向下打造一个五星级酒店。因为酒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本身是负的(向下的),所以很多机电方面的设计都比较特殊,非常复杂。业主引入了BIM的机电深化设计的方式来做,解决了不少困难。

深圳泰伦广场模型图

刚才提到的中海油和龙湖的项目也很有代表性。中海油在全国四个城市共五个项目,总计130万平米,体量非常大。我们作为顾问,帮助它制定了整体的企业标准,从设计阶段一直到施工阶段全程参与。龙湖集团在全国各地(天津、重庆、西安、成都等城市)做了一系列项目,我们参与了其中十几个,帮助业主解决商业综合体里的设计问题和施工落地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些比较有开创性的研发类的工作,例如配合万达研发一个基于BIM的总发包体系。我们在万达既有的二维标准的基础上,把BIM总发包体系开发成为一个三维标准,并用于后续的项目管理。在研发过程中,我们作为研发的参与者,尤其是模型标准这部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探索了很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技术方案和解决路径。万达的特殊性在于,标准化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复制,所以它的标准化有比较大的价值。

建筑畅言网:您如何看待BIM的发展前景?您认为BIM现阶段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项国强:我们对BIM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因为就现在的市场情况而言,不论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无论处于产业链中的什么角色,大家对BIM都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知和认可,越来越主动地去使用它,这样BIM体系才能不断地发展提高。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在主观上或客观上过渡渲染BIM的价值或者功效,把BIM神化,其实这是不利于BIM发展的。因为BIM毕竟还是新事物,很多东西大家并不了解,不清楚BIM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夸大宣传,会让客户对其产生过高期望,但最后发现之前的想法并无法落地实现,反倒可能会因此从根本上否定BIM。还有一些公司并不具备建筑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但为了中标会做出一些无法实现的承诺,也给BIM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这样的公司,看BIM是客户感兴趣的新事物,就用BIM来宣传和包装。客户如果无法分辨,其实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造成付出了成本,但没见到预期的效果。借此机会,我们也呼吁和建议,在选择BIM顾问或BIM实施团队时,最重要的首先是要基于建筑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BIM手段将专业能力应用于项目管理目标的达成上,这样才能使BIM的效能和价值最大化,这也是我们CCDI多年来一直主张的。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BIMbimCCDI悉地国际工程管理体系中的“强节点”项国强钱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