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查尔斯·柯里亚:唤醒亚洲建筑传统

图片来源:互联网

1930年出生于印度的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建筑系,并于1955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硕士学位。从1958年开始,他便在印度孟买成立建筑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在近40年的建筑实践中,柯里亚注重将建筑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因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问题。

作为一个建筑师、规划师、活动家和理论家,他所设计的作品大部分在印度,其涉及范围很广,从圣雄甘地纪念馆、博帕尔邦国民议院,到在德里、孟买等几个印度大城市的城镇规划和低造公共住房。1970至1975年,柯里亚在马哈拉拖特拉邦城市工业开发公司任总建筑师,负责“新孟买”规划,主持一个拥有200万人口并在现状城市的基础上跨越港口发展的城市中心建设项目。1985年,柯里亚受前总理拉吉米·甘地委托,出任国家城市建设部主席。

也许是因为亚洲有着久远的文化历史传统,和丰富的乡土建筑文化实践,而事实上这种传统和实践又被压抑和丢弃得如此厉害,于是才激活了亚洲人对如何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支撑下,尝试发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文化气韵的建筑的念头。

提坦镇——班格洛尔

柯里亚曾在哈佛大学受过严格的西方建筑理论熏陶,但他更注重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并努力尝试对传统进行有机的更新。柯里亚的建筑语汇是现代的,却糅合了传统印度的建筑精神、理论与价值。他一面在理论颇有建树,著有《当代乡土:唤醒亚洲建筑的传统》一书,大举张扬了新乡土观念;一面在印度维德汉·巴瓦尼州议会大厦等一系列设计中体现出这种文化追求。他一再强调本土的生活环境模式和地形的意义,并直面传统,认为“如你不去真诚、公正地倾听过去,它便不会成为你作品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互联网

萨瓦卡教堂——孟买

1974年,柯里亚受孟买教区大主教的委托,着手进行萨瓦卡教堂的设计工作。教堂由一系列庭院和室内空间组成,每一个室内空间都有相对应的露天庭院。朝向庭院的墙面均由旋转木门组成,在需要时可将其全部打开,使室内外达到最大程度的通透。

柯里亚的建筑最为人称道的是以满足第三世界国家的低成本集合住宅之要求而设计的一些作品。注重对当地气候行研究的他,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他吸收印度传统建筑技术中符合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将之运用到现代筑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干燥气候下建筑的遮阳和通风。

JN高级科学研究中心——班格洛尔

 柯里亚的作品高度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的几何形体与大量地方材料的结合,使公众感到亲切的同时得到鼓励,其作品不炫耀财富和权利,而是展示普遍的情感以及对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他近4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他始终将其对建筑的质朴的情感融入建筑作品的创作中,他注重将建筑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因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问题。他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表现出来的对地区建筑文化传统的保护、继承的思想,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中央邦议会大厦——波帕尔

柯里亚的代表作之一,是印度波帕尔省维德汉·巴瓦尼州议会大厦(Vidhan Bhavan, State Assembly),这是一座为了实现民主主义功能的公共建筑,在形式上暗含着传统的印度桑吉佛塔的浑厚庄严气象,体型巨大,但不臃肿,接近土地的色彩稳重自然,功能分布合理适用不追求铺张,巧妙地容纳了现代议会多种功能,壁画、雕塑、油画遍布建筑各处,其外部形象平展自然,又雄居城中一座高坡顶端,很具视觉冲击力,在唤醒文化意识和实现现代议会的多重功能上取得了较好的协调。

当今的建筑师很少有机会去建一个议会大厦,玛迪雅·普拉的希州将这一机会交给了柯里亚,这本身就证明了柯亚的地位。从另一方面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他在两个方面之间所追求的和谐,要么建成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建筑,要么渐渐被人们遗忘。他将传统中那些充满活力的内容吸收过来,融入他的现代风格中,这种方式在与他同时代的人中还没有谁尝试过;而他却已经仔细倾听并触摸到了印度传统中那些完整的、至今尚未被触及的和弦,这种美妙的和弦甚至还没有任何可以使人借以引述或笑谈的蛛丝马迹。

图片来源:互联网

科拉蒙格拉的房子——班格洛尔

在南印度地区,传统的房子中央是一片空地庭院,里面通常放一棵突尔西圣树。 这些房子通常由一排长长的小屋组成,中间是客厅和餐厅,卧室分布于两侧,房间很宽大,但却缺乏采光和空气对流。 相反,在泰米尔那度和戈沃传统的印度老式房屋有大量微弱的,并有细微差别的光线,是从中央的天井照进来的。当你从正门走进来,正门的位置被人为的偏离建筑物的正面,然后沿一条活动轴线进入天井,这里充当了一个焦点,将奇妙的反射光和气流引进周围的房间。 

在科拉蒙格拉的房子的建设过程中,一些例如房间的数量、大小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方面,一直在改变着。当完成了十多个模型的设计之后,我们才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中间的天井没有丝毫变动。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有了天井,外界的新鲜空气才得以从天而注,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大屋的通风条件。天井周围的人家,也因此而能够享受到如中国传统道家的“天地一体,造化阴阳”的悠闲和舒适。同时,这一个小小的天井也是一个绝好的公共交流空间,或许还与徽州民居的“四水归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间屋屋面上的雨水都会流到天井里,所谓“肥水不落外人田”,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于是,中间的空地就这样散发出一种无法抗拒的活力,支撑着周围的建筑,并使它们都显得富有生机。

其他代表作品: 

奇达得德戈沃酒店——戈沃

酒店位于戈沃帕纳吉附近的一个海湾。建筑沿斜街而建,从客房就可俯看整个海湾。柯里亚试图通过建筑来隐射戈沃城市的历史。酒店通过一条贯穿东西的步行街来串联建筑的所有的功能。平面格局以“村镇”的形态出现,商店与酒店被布置在步行街两侧。漫步在带有拱廊的步行街上,人们可以看到南北两侧客房的连桥和通往上层客房的楼梯。

图片来源:互联网

海湾岛酒店——印度

建筑位于面向海湾的一处缓坡上,为了顺应山势,建筑顺着山势逐级而下,碧蓝的海面尽收眼底。酒店有五个大的建筑组团呈现分散式布局,这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热带气候,并将庞大的建筑体量打散,使其不至在原始的自然景观中显得过于突兀。屋顶采用四坡顶,用当地特有的红木建造,巨大的坡顶深深向外挑出,为建筑遮风挡雨。

印度巴哈文艺术中心 

建筑座落在一个坡度缓和的山坡上,向下可俯看整个博帕饵湖。场地周围视野开阔,多为低层建筑。艺术中心的各个部分通过漫游式的路径联系起来,不同的建筑空间都在游客的不经意间展现出来。通过坡道或台阶,人们可以来到屋顶花园,屋顶花园与绿树成荫的下沉庭院所组成的公共空间就象一个地坪标高不断变化的室外展场。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柯里亚查尔斯柯里亚印度建筑亚洲传统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