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朱育帆作品展

“如园”居住区

“如园”居住区

项目名称:“如园”居住区

设计者:朱育帆

项目地点:北京

“如园”居住区取名于圆明园中的著名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百望山下,占地10ha,拥有极佳的地理区位条件,且开发商有心致力于营造本土文化传承的社区文化。开发商列出了一张类似博物馆意义的诱人的清单,其中有拆迁中幸存并已留向市场的清代山西老宅的木构架和门窗,宋式的赑屃(毕喜),清式的石狮子,清式的拴马桩等等,它们大多数是来自山西的高端仿品。作为设计要求,我们需要把这些要素连同已经成形的售楼建筑(后将改为住区会所)一起组成展示区并体现出住区的文化精神。

这一命题设计的意义在于:从设计学上探讨不同时空的事物是否能够有机地联系成为整体,从而激发更多更丰富的空间体验感知的潜能。其实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混合体,对于“混搭”潜力的研究也是基于发展观的高品质城市生活的一种思考。

设计上我们则尝试引入了一套崭新的设计语言在有效划分空间的同时整合这些完全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和雕塑饰品。

作为项目最重要的真品,这座来自山西的清代老宅正堂建筑具有祠堂的性质(祠堂是中国族人祭祀自己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我们将这个老建筑放置在南大门和北样板房之间一起用以建立一个带有礼制性的中轴秩序空间,并将这个带有中国传统家庭精神纽带意义的建筑作为这个秩序空间的高潮点。其南设计了一个超尺度的大门用于框景,强化和暗示这个典型的中国空间秩序,但建筑语言则是当代的。在老建筑前设一处方形的缓冲空间,这个空间的中心设一处圆明园中如园的复原铸铜模型增加了空间的复合意义。向西可进入住区,向东则经过紫藤花架门便摆脱礼制空间的束缚,开启售楼处流动空间体验的句法环节,最终经过柱廊空间进入尾声即老房子以北的样板房区域。这里新设的景观,如长窗透镜墙,镜面水池,席纹铺地,松石如绘式场景,书法流水墙,连同清式的拴马桩,抱鼓石,石狮子和宋式石毕喜,以及大门、老房子、售楼处和样板房,对于它们相互空间关系的梳理和考究起到了关键的引导、组织和升华品质空间的作用,使得居住着获得了连续丰富的当代东方理想空间的的情感体验。

门,作为特定秩序中的重要提示性节点,在这里作为不同空间秩序、不同空间类型之间的过渡,起了举足轻重的联系作用。设计中的景深,无所谓前景背景,序列的、流畅的并置在观者的视域里。因元素特性巨大差异所产生的强烈对比,使彼此加强印象。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教授朱育帆导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