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王辉作品展示

项目名称:土楼公舍

设计者:刘晓都、孟岩、李达、尹毓俊、黄志毅、李晖、程昀、黄煦、左雷

建设地点:广东 南海

建筑面积:13 711㎡

委托人:深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06年—2008年

建成时间:2008年

客家土楼民居是一种独有的建筑形式,它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贮藏、商店、集市、祭祀、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体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

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不只是形式上的借鉴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楼社区空间的再创造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意识和节奏。传统土楼将房间沿周边均匀布局,和现代宿舍建筑类似,但较现代板式宿舍更具亲和力,有助于社区中的邻里感。都市实践秉承了这一传统优点,并在内部空间布局上添增了新内容:每户室内面积不大但带有独立厨房和浴室, 每层楼都有公共活动空间。社区的食堂、商店、旅店、图书室和篮球场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的典型地段,通过实验,从中遴选出最经济、最贴切的模式,这一过程是对常规意义上城市建设的想象力的额外激发。土楼与城市、绿地拼贴,与城市立交桥拼贴,与高速公路拼贴,这些试验都是在探讨如何用土楼这种建筑类型去消化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获得这些土地的成本极低,甚至由于这类土地的开发有贡献于城市管理,还可以得到褒奖,从而低收入住宅开发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土楼外部的封闭性可将周边恶劣的环境的予以屏蔽,内部的向心性同时又创造出温馨的小环境。

将传统客家土楼的居住文化与低收入住宅结合在一起,不仅是一个研究课题,更标志着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状况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这项研究的特点是分析角度的全面性和从理论到实践的延续性。对土楼原型进行尺度、空间模式、功能等方面的演绎,然后加入经济、自然等多种城市环境要素,在多种要素的碰撞之中寻找各种可能的平衡,这种全面演绎保证了丰富经验的获得,并为深入的思考提供平台。从调查土楼的现状开始,研究传统客家土楼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适应性,将其城市性发掘出来,然后具体深化,进行虚拟设计,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最终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这样从理论到实践的连续性研究,是“新土楼”构想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佐证。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作品王辉展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