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派代表人物之——伦佐·皮亚诺
来源:网友维生素投稿 2015-07-13
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1998年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因对热那亚古城保护的贡献,他亦获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他出生于热那亚,目前仍生活并工作于这一古城。
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得建筑学学位,开始了他永久性的建筑师职业生涯。他先是受雇于费城的路易斯·康工作室、伦敦的马考斯基工作室,其后在热那亚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那里,他开始了一系列试验性的设计:炼油厂、展览馆的陈列厅、多功能医院等等。尽管皮亚诺深受多位建筑大师作品的影响,但自出道之日起,他就特立独行,决不墨守成规、拾人牙慧,并且始终偏爱开放式设计与自然光的效果。
1971年,一个工程商建议皮亚诺与罗杰斯合作参加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国际竞赛,他们最终赢得了这个竞赛。活泼靓丽、五彩缤纷的通道,加上晶莹透明、蜿蜒曲折的电梯,使得蓬皮杜中心成了巴黎公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蓬皮杜项目之后,皮亚诺以他层层叠叠的建筑图纸营造了世界性的声誉,日本、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都有他大胆的商业性和公共建设项目,他设计的博物馆更是让人望尘莫及。
因为休斯顿menil博物馆和瑞士巴塞尔附近的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人们对皮亚诺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他用关西机场美妙绝伦的候机楼装点日本大阪湾的一座人工岛。他还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建造了一所高耸入云的木棚状文化中心。在那里,通过煞费苦心地了解当地的习俗、信仰与审美情趣,他赢得了对西方殖民控制戒心重重的土着长老们的支持。
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皮亚诺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实现了先辈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同样深远的理想—人、建筑和环境完美的和谐,并以热诚的态度关注着建筑的可居住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皮亚诺的作品范围惊人,从博物馆、教堂到酒店、写字楼、住宅、影剧院、音乐厅及空港和大桥。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
皮亚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建筑作品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与其他建筑师一望即知的建筑模式不同,皮亚诺作品的识别标志是它们没有识别标志。皮亚诺本人对于那些排斥教条和主义的年轻建筑师们来讲是一个榜样和激励,他的作品没有浮夸的表情,透露出稀有而温暖的人文精神,执着地关心着天空、大地和人的内心,在现在这种一味张扬个性、标榜自我的大潮流下显得冷静而清醒。
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皮亚诺的作品范围惊人,从博物馆、教堂到酒店、写字楼、住宅、影剧院、音乐厅以及空港和大桥。
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这是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至。
皮亚诺十分重视各种技能的发挥,不仅仅是徒手制图技能,还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更重要的是他重视实际动手的模型制作能力。在他的建筑实践中,发明、创新、突破始终是他向空间“维度”探索的法宝,他以单纯的形式唯美的比例,将建筑的美回复到功能主义的设计理想中,将非物质的成分例如阳光引进建筑之中,并成为建筑的组成部分。
“敢于打破常规,并坚定地使之付诸实现,你就会发现,你的设计已不受任何限制,并达到自由自我的境界”这是皮亚诺的经验之谈,也是他走向辉煌的阶梯。“人文城市”模式,是他多年酝酿的一个设计理想,这一点在他里昂国际城、柏林波茨坦广场和热纳亚旧港改建等规划项目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新建筑与老建筑,新景观与老的城市景观,建筑、环境与人,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和依存关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