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杨世昌:品读城市建筑艺术的缔造与传承

杨世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曾任哈尔滨画院院长、中国工艺雕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冰雪雕塑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雕塑学会会长、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冰雪艺术培训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哈尔滨市政府建设顾问……

无数光环的笼罩,各类身份的变换,看似一个矛盾体,但在已近古稀的杨世昌身上,却有着臻于完美的融合。专注于建筑环境艺术领域的研究、教学和创作逾半个世纪,时间承载着荣誉,也承载一种情感。那是一个艺术家对于一件雕塑,对于一栋建筑,或者说对于一座城市,不断发展变迁却又经久不变的情感。这是一种亲历,也是一种见证,同时更是一种传承和缔造。

城市建筑艺术的缔造意义

杨世昌说,哈尔滨的建筑史诠释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完美的巴洛克呈现着这座城市的迷人韵味,沿袭而又不断创新的欧陆遗风演绎着这座城市的魅力精髓。

哈尔滨,满语“晒渔网”之译,意为发祥于小渔村。从城市的建筑史来说,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却是一个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19世纪末,中东铁路建成之时,哈尔滨形成了近代城市的雏形。到20世纪初,先后有33个国家16万侨民聚集在这里。杨世昌说,哈尔滨是一个移民型城市,恰恰也正是因为这种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哈尔滨如今独有的“欧式”建筑艺术风格。

1898年,圣·尼古拉大教堂的落成,揭开了哈尔滨近代建筑史的发展历程。曾经,这座标志性的拜占庭式建筑奠定了如今哈尔滨“东方小巴黎”的美名。在这座城市的百年发展史上,拜占庭式、阿拉伯式、巴洛克式等等风格的建筑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哈尔滨的建筑风格如此的多样而又统一,杨世昌说,这正如这座城市一样,既富有包容性,却又不失个性与细节,从而达到各种“至美”的完整统一。

建筑是城市之魂。与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一起,杨世昌用自己独特的艺术目光审视和见证着哈尔滨城市发展对于建筑艺术的传承和缔造。同时,作为哈尔滨市政府建设顾问,杨世昌也是一个参与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曾前后四次全程参与了对中央大街整体建筑风格的集中改造。

杨世昌介绍,对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哈尔滨在秉承沿袭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对于老城区的改造,依旧是注重基于“欧陆遗风”的历史原貌还原,对建筑楼顶和立面尽量向欧洲建筑风格靠拢。而对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则是主张以欧式为主,多种风格并存的现代规划综合体。杨世昌说,建筑艺术风格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沿承“东方小巴黎”的美名,也许正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定位,。

城市建筑艺术的雕塑意义

谈及建筑艺术,杨世昌独钟于雕塑。如果说建筑是城市之魂,那么雕塑则是城市之魄。杨世昌说,雕塑和建筑的完美统一,就像嵌于巴洛克建筑体上的精致浮雕,两者相互掩映,勾勒出的是一种美轮美奂;而雕塑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则犹如“自由女神像”,其所表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象征。

雕塑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种造型艺术所表达出的寓意和象征。 杨世昌介绍说,作为典型代表地区之一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巴洛克建筑群,每一栋建筑和建筑上的每一件雕塑,不仅仅只是一件艺术瑰宝,它所代表的是哈尔滨的城市名片,而反映出的则是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和城市象征。

1986年,按照哈尔滨市政府要求,杨世昌参与了对文革中遭到破坏的中央大街外文新华书店外楼体的“奴隶人像柱”的修复工作,按照照片重新塑造后的雕塑相较于原作更加完整,也更具建筑感。据了解,在从事雕塑创作和研究活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杨世昌创作雕塑及城市雕塑作品百余件,其中《赫哲姑娘》、《冬网》在国家级美展中获奖,有二十余件作品在省市美展中获奖。雕塑作品《丰收》、《晨风》被选入《世界雕塑全集》,作品《光荣属于祖国》辑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作品《红罗女》被选入《中国雕塑壁画选集》。创作的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及建筑装饰雕塑“腾飞”、“舞”、“铜马车—老街余韵”、“中国古代经边方略”、“放飞和平”、“春水大典”、“夏日牧歌”、“祭山”、“秋山围猎”等一百多件分别树立在许多城市公园和广场。

杨世昌告诉我们,哈市政府在城市的建设及规划过程当中,不仅重视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的文物雕塑进行修缮和保护,同时也更加重视能够体现城市品味和价值的城市雕塑和园林雕塑的建造。目前,他正应哈市一区政府的委托制作一座大型园林雕塑,新作品创作已经历时3个多月,不久将会完整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城市建筑艺术的传承意义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艺术风格,是历经百余年的历史和人文共同融合和积淀的成果。对此,杨世昌深有感触,哈尔滨犹如是一座建筑艺术宝库,凝聚着典型的欧陆遗风,这里所汇聚着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典建筑,无不是在书写和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意义所在。

杨世昌介绍说,上世纪法国成立“百分之一工程”,即将城市建设费用的1%拿出来应用在城市雕塑等建筑艺术文化领域,这也是法国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殿堂的重要原因。吉林省会城市长春也是历时数年,投入几个亿的资金建成了“世界雕塑公园”,公园不但秉承体现了现代雕塑的文化品味,还将“山水园林”的景观概念发挥的淋漓尽致,使之成为“北国春城”的新“名片”。

杨世昌告诉记者,早在1932年,哈尔滨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城市象征意义的园林雕塑,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这是第一,也是唯一。然而,遗憾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一切都不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却在城市建筑艺术发展领域远超哈尔滨,这其中有政策上的因素,同时存在着经济条件的制约。

“建筑艺术展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内涵,投射的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将其发扬和光大。”30余年前,杨世昌和其他十余位专家一直关注着哈尔滨的建筑发展。然而如今,随着年华老去,他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孤独的孑然一身。建筑艺术领域人才的外流和缺失,似乎成为这座城市再攀“奥林匹斯山”的掣肘。

但是,杨世昌和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一样,一直坚信,哈尔滨这座极具“欧陆遗风”魅力的“东方巴黎”,在未来的世界城市艺术之林中定会傲然挺立。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艺术建设规划建筑艺术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