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勇:有限的时间要留给代表自己想法的作品
来源:畅言网 2023-08-24
孙大勇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创始人
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
今年是建筑师孙大勇人生的第40个年头。本科毕业后,他在德国公司工作了5年。回国后,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继续求学,并以研究生第一名成绩毕业。凭借赋有艺术气质的形式语言和出色的过程把控,作品出手不凡,斩获多个奖项,成为国内最受瞩目的青年建筑师之一。势如破竹的几年后,他也有过艰难和迟疑的时刻。但幸运的是,他在重要节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正如孙大勇所言,生命有限,要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情上,做出建筑精品。
造梦
“梦”装置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这次杭州“在青山·群响艺术季”的策展人姜剑邀请我去看现场,委托我做了其中的第一号作品。进入青山村,下高速后,第一眼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项目。这是一块两季农田,前面是麦子,后面是水稻。场地开阔,两边青山环绕,麦田一望无垠。我想在稻田上做一个装置,让人安静下来,能有代入感。基于这个想法,最后选择了枕头的形态。枕头代表生活中许多情感的延伸,体现了梦境以及潜意识。星空下,枕头装置灯光亮起,蛮有画面感。作品取名“梦”,有两层含义:艺术节其实是一次造梦。人们进入村庄,从第一件作品开始,就好像进入了梦境;另外一层含义是希望用梦的概念,去抚慰疫情后人们惊恐的情绪,平和地回归日常的生活节奏。“在青山”的语境下,最终通过方案调整,顺利落成了,当然过程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不能破坏农田,安装的大型机械也不能进场。对此,我们微调到路边的场地,安装和吊装会相对容易。由于场地空间特别大,天为被,地为席,多大的枕头都显得很渺小。我们将枕头放在路边,人们入村、行走中会第一时间经过,能近距离地与之交流。
设计职业本身就是不停造梦。每天的工作有丰富的想象力,要面对各种现实问题,用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意去解决现实羁绊的困难。有的项目进展时,遇到迟疑,有时不去想,突然某天睡梦中灵光一现,想法就迸发出来了。
童年
我在东北农村长大。在我的理解中,大自然本来就应该是家乡那样。孩子们在望不到边的草甸上放马、放鹅,在水塘中游泳、捉青蛙。周围都是绿树和植物,没有钢筋水泥。到了夏天,知了声和蛙声不绝于耳。上大学读建筑,之后又来到北京,一直都在城市生活。其实会有一种不适感,城市密度太高,环境冷冰冰的。我会在心里留下“一亩田”。独处或创作时,总想把自己带到童年场景中,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也希望能分享童年的幸福和快乐。在我这个年纪,从事设计,总有一种分享的欲望。我希望通过作品,把感动自己的童年回忆转换成现代语言,传播给更多的人。
MINI LIVING Urban Cabin / 望远家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2017年,我们和MINI 合作做了“望远家”小屋设计。当时十个建筑师,对面是柳亦春和张永和,旁边是马岩松。我们那个房子尺度很小,不到15平米。房下有一个秋千。装置屋顶上,做了一些金色小反光镜。落成后,我坐在秋千时,晃着晃着,有点出神感。看屋顶有点朦胧,仿佛回到童年仰望太阳的瞬间。我觉得童年是人的宝贵财富。人们追求了一生,最后可能都是为了回到最初的自己。
审美
我的导师,中央美院的戎安教授有个观点:生态有大美。这句话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真正的美不是被创造出来的,美需要被发现。在某个时刻,你会发现皮肤毛孔很美;对面一个人在伤心流泪,你在共情的同时,那个画面很美;人们在雨中匆忙地赶公交,车流穿梭的城市街道很美;连绵起伏的山峦和绿树,白云飘飘荡荡,自然环境也很美......今天人们对美的渴望和诉求非常急迫。但我觉得一定是在气定神闲时,才会发现真正那些打动你的瞬间。
海口荟萃商业开发综合体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每天朝九晚五,来不及发现身边的美好。周末去美术馆看展打卡,当成快销品和速食文化,以为用这种方式去填充,就可以快速补给能量。我觉得也不是不可以,但肯定不是最健康的方式。大家有兴趣和精力去看看展,去多体会,是好的。但许多人根本不看展品,甚至连介绍文字都不看,而是带上摄影师,在画作前拍照,赶紧分享到社交媒体。有的人认为去看某个展会显示自己很专业,或者属于一个圈层,代表某种标签。这不是健康的状态。其实好的展览会清晰地展示艺术家的一生,把其最真诚的爱生活、爱自然、爱自己的状态表现出来。去看展,应该让自己定下来,通过作品与艺术家进行更深度的对话,这种反哺才能实现能量补给。通过艺术熏陶,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反思,会更热爱或更讨厌自己的生活,逼迫自己重新寻找自己的热爱。美是有能量的。我的体会是让自己不要太匆忙,静下心去品读。哪怕欣赏一下窗前的小花,都是美,也许比大师的作品还让人触动。
创作
除了浪漫的想象,建筑师的大量精力是消耗在跟人的接触交流、协调管理等方面上。我小时候喜欢画画,曾经想过学艺术会更适合。但现在觉得建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多年,通过做设计和经营事务所,让自己的能力更全面。与单纯做艺术家相比,建筑师的乐趣会更多一些。
鸿坤美术馆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鸿坤美术馆是在2014年设计的。当时觉得地方很偏,现在已经一点不偏,北京的扩张速度太快了。和798相比,场地并没有多少艺术性。我们就想让美术馆有艺术的标志性,运用了当时比较大胆的拱券形式语言,重复组合成让人印象深刻的空间作品。很多人对这个作品评价很高,后期也有人模仿这个作品。对我们来说,作品对后续创作还是有一些影响的。一方面,我们一直延续拱形元素这个经典的建筑学语言。另一方面,连续性的组合方式也延续到我们很多作品中,展现建筑跟自然、建筑跟人之间的连续性。我当时在看伯格森的生命哲学,他认为生命是连续不断的绵延,就像河流,从不会终止和间断。
海口文明东隧道光过渡设计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海口的隧道项目,城市基础设施设计要考虑整个城市的发展愿景以及穿行于隧道中人们的感受。同时要考量隧道对周边居民视觉、心理的影响。从城市尺度层面,需要考察大型市政设施对城市形象的意义、场地文脉和环境关系等。
隐北野奢酒店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门头沟野奢酒店设计要考虑建筑和周围村落、建筑同河流的关系。前些日子,门头沟发洪水,河水几乎越到建筑的地面。由于设计考虑到百年一遇的洪水水线,保障了室内设施的安全。
除了建筑尺度,还要传承当地材料和技术工法。室内设计项目会涉及到相当个人化的诉求。商业项目要考虑到业主的投资回报和顾客的实际使用方式。私人项目则要针对业主本人的审美和教育背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去量身定做。不同尺度的项目要考虑的点不一样,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标准。
鄂尔多斯杭锦旗星空图书馆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公共建筑应当考虑未来人们的使用方式。做星空图书馆设计时,第一眼就喜欢上鄂尔多斯那片广袤的草原。那是一座陨石般的公共建筑,如同和外太空文明对话。我们希望能让人们聚集起来,通过折叠建筑的四个角,空间变成腔体,四周形成了很多大的公共台阶。围绕台阶坐下来时,人们自然而然形成了倾听和交流的场域,进行报告、分享等活动。公共建筑是很丰富和多样的空间,会设有一些独处角落,包括露台、小尺度户外空间和下沉空间。你可以坐在那看星星、发呆、聊天,照顾到使用者不同的使用方式和情绪。
城市更新要关照到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城市层面,不能只是涂脂抹粉,建筑要依托周围环境。其次,要呼应和关怀未来的使用者。很多城市更新凭空打枪,完成后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有目的性的城市更新。谁使用,谁运营,针对具体诉求,针对性地改造,让空间重获生命力。
佛罗伦萨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改造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佛罗伦萨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改造,原先是大连的一个商场。当时邀请到意大利IL.TRILLO音乐学校校长Maria女士。这个意大利学校每年年底都会让孩子们给家长做圣诞节演出,所以她希望能有一个音乐厅。校长给我看在意大利的照片,是一间非常普通的教室。做音乐厅很复杂,有声学、层高、视线的综合要求。最后我们提出了构思,去掉了两根柱子和三层的楼顶板。商场只有四层,要在三层和四层做这个动作,四层屋顶又不能拆掉,不光是天窗,对风水也不好。我们想了很多策略,最后请到大连最好的桥梁设计专家,用斜拉桥梁的方式把屋顶和梁拉起来,两根柱子拔掉,打造成音乐厅。项目完成后,校长回来看到音乐厅的画面时,几乎要哭了,她从来没想过他的学生能拥有一个这么好的音乐厅。项目基本维持了建筑原状,但增加了很多新的交通动线,外置了楼梯和电梯。我提出这是一种针灸式的改变。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依托现有环境去梳理和调理。
投标
深圳太子湾多维度体验社区“生命之岛”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前两年,我们参与过几个投标项目。我们原则上只参与邀标,也会综合评价一下项目的尺度、重要性、挑战性以及竞标团队的整体水准。我想分享两个有代表性的投标经历。第一个是我们作为唯一的大陆设计团队,受邀参加深圳太子湾超高层公寓的投标。业主只邀请了四家单位,其他三家都是国际知名事务所,包括OMA库哈斯团队,新加坡WOHA以及香港商业设计团队。对于库哈斯这种经典人物,许多建筑师在求学时对其作品烂熟于心。在与重量级国际大师同台竞技时,最重要的是克服心理障碍。这次投标对团队和我本人都是一次历练。客观分析大师事务所设计的优缺点,找出自己的优势,取其所长,攻其所短。尽管我们没能中标,值得庆幸的是得到了第三名。
蜀南竹海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另外一次是去年参与的四川蜀南竹海的竞标项目。当时其他三家也都是重量级设计公司,包括美国墨菲西斯汤姆·梅恩团队,西班牙EMBT(主创塔利亚布是普利斯克奖评委),美国SWA(全球前三的景观设计事务所)。基于以往的经验,这次竞标更加游刃有余。与同行分享经验的话,建筑师要趁早摆脱掉那些大师对思维的羁绊,找到自己的语言,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
材料
“节节攀升”装置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根据个人体会,材料是整个建筑设计的根本和起点。决定用何种材料会间接影响构造方式以及最终塑造的空间形式。建筑师塑造空间首先要确定要用的材料。用砖造房子跟用木头造房子,一定是不同的。在开展设计前,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材料。我们有个项目“节节攀升”,出发点就是竹子。最初的思考是做绿色建筑。我们思考是否有钢筋混凝土的替代材料。受限于木材的成才周期,最后采用竹子这种三四年成才、得天独厚的材料。竹子力学性能柔韧,我们选择的四棱锥结构让竹材料更稳定,保证空间的安全性。结构形成后,开始设计连接方式和节点。通过复制标准模块,形成了单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最后移动建筑,复制成聚落、社区,甚至大到村庄和城市。设计逻辑就是从最初选择竹子这种材料开始。抛开建筑层面,材料是跟结构、构造是息息相关的。
用不同材料营造空间氛围牵涉到装饰的问题。100多年前,路斯说:装饰就是罪恶。文丘里则认为,装饰和符号都是为商业目的服务。如果把室内设计看作商业设计,就要紧密联系材料语言和商业意图。例如做一个美容空间,可以用粗犷的材料或者精致华丽的材料。其实,材料选择需要考虑的是受众人群。对于男性客群,可以让空间有粗犷感或力量感。对于女性客群,要让氛围更加丝滑,照顾使用者的情绪。设计师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安全性,具备耐滑、耐磨、耐脏、无害性。另外,妥善处理室内设计的材料衔接。处理材料和光线的关系也是关键。不同的光线下,同样的材料会有不同的表情营造。瓦尔斯浴场中,卒姆托使用了石头,暴露在日光下时,平淡无奇。但在幽邃的洞穴氛围中,石头的粗粝感显现得淋漓尽致。巴拉干自宅的楼梯用了很多颜色。色彩本身也是一种材料,色彩和光线渲染了空间氛围,间接地作用于使用者的情绪。
坐标
建筑师要有空间观和时间观。空间观是指建筑师要把作品和自身放在更宏大的空间中,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城市、某个小区,这种格局就太小了。与不同维度对标,找到自己的脉络。时间观是指作品不是此时此刻就结束了。作品完成,只是它生命的开始。视野要长远,看待作品对未来的人们、社会、环境的价值和贡献。创作初期,要综合历史观、人类智慧,为我所用。建筑师职业最大的吸引点在于:突破空间和时间束缚,在更广阔的三维坐标系和历史坐标系中,任意的去发散。
最打动人的往往是时间。一些朴素、原始的村落,包括上百年的桥梁、河道,都让我触动。感动我的现代建筑作品不多。经典的作品需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洗礼。
价值观
“少即是爱”这个想法是源于我读研时的研究方向。当时我的课题是仿生建筑和仿生营造。我最困惑的一点是:什么是生命。我们只是去模仿生命的形态和轮廓,感觉太表面化。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不停地追问。当我的导师戎安先生离开时,我的情绪非常低落,也对生命有了一层很微妙的体会。我感到生命就像微风一样。风吹过去,留不下任何痕迹。归根到底,生命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情感。情感的终极,有爱,有恨。我们当然是更倾向于去表达爱。我们的人生都是追求美好、追求积极向上。爱是生命最本质的东西。
陶艺文化馆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20世纪初,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当时战后需要快速复制。现代建筑推翻传统古典建筑的冗余、复杂的工法和材料,满足现代社会的快速建设需求。60年代,美国战后获得话语权,主导消费主义。如果依然是千城一面的形式,会不利于商业目的。文丘里提出“少即是无聊”,开始拥抱商业。中国在21世纪快速崛起,我们的建筑师有机会去思考要树立何种设计观。中国人认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比如老子秉持的东方智慧,追求“天人合一”、“少则得,多则惑”。少不是多,也不是无聊,少应该是为了爱,爱我们身边其他的生命。从时间观看,也是爱未来,给子孙后代留出发展的余地和空间。前段时间,我在香港受邀做一个大师课。我引导学员:你现在要为谁做设计?有的学员是给妈妈做设计,也有选择给自己的妻子或孩子做设计。我说,用现有工具和材料,选一个角落,表达对你爱的人的关怀。大家开始尝试。有的人妈妈喜欢看月亮,所以就在场地上挖了一个圆洞。有人说,孩子喜欢荡秋千,所以在角落里设计了一个滑动装置。总之,学员们都用空间方式表达对家人的回馈。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捕捉到对其有价值的东西,用空间语言呈现出来,就会和使用者构成超越形式和视觉的深层心理对话,这就是一种有爱的设计。
洞察
未来建筑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新技术和产品出现的速度频率会更快。归根到底,技术更新并不是为了颠覆传统,而是为人服务。有爱的、向善的建筑是一种陪伴,建筑最后是跟我们一起变老。赋予建筑人文关怀是建筑师的责任。快速开发建设时期结束,建筑师应该冷静下来。疫情前,几乎没有人相信整个世界会因为一件事情停摆三年。疫情后,许多人有心理创伤感。建筑空间可以起到疗愈作用。无论是用AI,原宇宙或3D打印技术,最终都要回归到对人性的关怀。
山顶酒吧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建筑行业过于注重圈层,容易画地为牢,一叶障目,反而看不到外面更鲜活的生活和世界。大环境不好,淘汰一些狭隘和封闭的机构,重新洗牌不是坏事。所有职业归根结底都是为社会服务的,包括医生、警察、出租车司机、厨师、理发师等。职业的存在是在同更广义上的社会大众对话。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盖房子或有条件请设计师,使得建筑师变成了一个精英行业。然而建筑师群体不能给自身设定边界,要用广阔的心胸去关注社会,去接纳更多的信息。
展望
十年间,我们做了两三百个项目。建成的比较有限,建筑本身是周期跨度很长的行业,盖房子可能要五六年,四五年前设计的项目现在仍在建设中。对一个建筑事务所,十年只是刚刚开始。
十里莲江农业科普楼 © Penda China 槃达建筑
我们不是出品量特别高的事务所,但基本上每年有一到两个落成项目,能代表事务所的思考。项目类型包括艺术装置、建筑或室内。我们有品控要求。如同贝聿铭先生所说:要质量,不要数量。对于控制不同类型、尺度、投资预算、类型的项目,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去年,我们面临过艰难的处境。同前辈交流时,大家给予了很强的支持和鼓励。
今年我 40岁,重新梳理逻辑和思绪后,决心坚持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延续做有爱的设计的价值观。最旺盛的工作时间可能还有一二十年,或许只够踏实造三五栋房子。我会慎重选择真正值得付出心血去做的项目。生命有限,要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情上。我觉得最代表我想法的都还没建成,期待未来能建出来。
人物介绍
孙大勇2018年作为十位建筑师之一受邀参加原研哉先生策展的首届CHINA HOUSE VISION未来生活大展;受邀作为Evolo、Mico Housing等国际竞赛评委;2019荣获《时尚家居》年度人物,2020年受邀作为英国Dezeen Award 评委;2020年被《罗博报告》杂志评为年度建筑师。2022年被聘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民宿产业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22年成为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
由其领导的Penda China 槃达建筑成立于2013年,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十年间获得国内外众多奖项荣誉,作品鸿坤美术馆被Time Out杂志评为北京最受关注的的十家美术馆之一。四次入选AD100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设计师榜;2016年事务所荣获美国Architizer+Awards奖国际年度新锐设计事务所奖;2016万科同乐汇荣获意大利 A’设计奖的金奖;2016节节攀升生态未来建筑装置荣获意大利 A’设计奖银奖;2021年海口文明东隧道荣获World Design Awards 建筑奖、Global Future Design Awards金奖、同时也获得德国Iconic建筑奖提名、Wallpaper最佳基建奖提名、徐累艺术工作室荣获2021年Active空间奖、年度最佳展示空间设计类金堂奖、荣登2021年英国Dezeen Awards 年度新兴建筑事务所提名及2022 年巴黎设计奖、GOV设计奖;2022年隐北野奢酒店荣获美国LIV 酒店设计大奖及荣获Architizer A+ 特别提名奖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