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邓文华:MVRDV赋予建筑更多可能性

邓文华,荷兰注册建筑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重庆大学建筑学学士。曾在世界知名的荷兰MVRDV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担任中国区项目负责人。

在MVRDV的五年实践中,他参与了包括欧洲,美洲及亚洲多个建筑与规划项目设计,分别摘得了印度浦那 Amanora Park Town 住宅设计国际竞赛以及挪威DNB NOR总部大楼国际竞标的桂冠,且两个项目均已开始修建。另外,他的 MVRDV 亚洲项目团队具有丰富的中国设计建造经验,先后设计了深圳国信证券大厦,上海外滩国际金融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南馆,上海后世博二百八十米办公塔楼及超五星级酒店。

在某媒体的采访中,邓文华介绍了MVRDV不用于国内的工作方式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下是采访摘录:

问:面对一个新项目,MVRDV如何切入,推进,并最终决策?

邓:MVRDV一直坚持对建筑与城市密度的研究,并给予当代就爱你住和设计过程中大量相关复杂数据的分析来塑造空间,这一核心理念贯穿项目的始终。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性,因此设计从开始到结束,就是大量尝试各种解决方式和终级答案的过程。MVRDV喜欢讨论,在讨论中我们重复最多的单词是option,即可能性。项目的推进过程就好比一棵不断生长的大树,每个可能性就像一根树枝不停地生长。每阶段的小组讨论中,常常听到怀疑的声音“Any Other Options?”(还有其他可能吗?),表明还有继续发展的潜能。树状推进是一个永不止境的探索过程,它的优势在于产生海量的方案,通过方案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出更成熟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MVRDV的建筑师们总是不甘心作作后的决策,会习惯性地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可能。只有当时间不允许我们继续探索下去时,我们才摘下最后生长出来的那根“树枝”作为定案。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总是主导我们在时间还剩下不到1/10的时候才做出最后决策——这是在有限时间内对无线可能性的终极探索。

问:与国内的设计团队相比,MVRDV工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邓:荷兰人喜欢开会、热爱发言,尤其钟爱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通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快速收集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形成新的观念和创意。这对于不断创新的MVRDV建筑师团队来说更加重要。设计伊始,主创设计师,咨询师以及实习生就同坐在一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意见,对每一种设想进行探讨,在质疑中产生新的构想。讨论、争论到辩论,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产生“组合效应”,不断激发团队的创造性思维,一旦整个团队进入互相激励的状态,就会产生无穷的智慧。

事务所十分重视国际文化的交流,并着力打造一支真正的国际化团队。团队成员来自法国、德国、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挪威、中国、韩国、美国、瑞士等国家,而且流动性很大。因此我们总是处于与新成员共事的磨合期,并不断适应各种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在近两年的工作中,几乎没有机会与同一位同事由始至终的共事过两次,团队成员的不断更新成为事务所的一大特色,因此,MVRDV的建筑师需要在永不稳定的状态下探索新的合作方式。

欧洲的建筑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加之平均每16个荷兰人就有一位从事建筑设计,因此在荷兰,建筑设计是一个收入较低且僧多粥少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愿意从事建筑设计的人,都拥有极其浓厚的设计热情和执着的建筑理想。MVRDV的工作强度不亚于国内很多的设计院所,除了平时的加班外,通宵赶图也是家常便饭,但素来热爱健康生活、受劳动法严格保护的欧洲人,仍怀揣热望加入MVRDV。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被问及“你还开心吗?”直率的欧洲人回答“Yes!Sure!”在MVRDV,所有人工作并快乐着。

在中国,高速的建设大潮流让我们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而我们迫切需要相对稳定、和谐且高效的团队由上而下传达信息、完成任务,因此透支体力的工作和不断重复的劳动让我们很难激发创意的热情,享受完成一件好作品时的喜悦和成就。

问:MVRDV是否会进行独立的研究项目?研究与设计又有何联系?

邓:大型独立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MVRDV在欧洲和亚洲的项目周期都不长,尤其中国和韩国的项目周期更短,因此对于MVRDV来说,大型的独立研究基本上是不现实的,除非受政府或大型机构的委托(例如MVRDV曾受托于法国政府进行大巴黎规划项目的研究)。但是MVRDV对每个项目都会进行特定主题的研究,分析和对比(比如大量资料的收集、相同规模案例的分析等),其中“密度”则是研究的重点。MVRDV的创办人Winy Maas说过,“我认为密度是一个‘生存策略’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地球很小,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利用空间。这个题目令我着迷,从它产生很多不同意见和争论,因此会有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成为建筑实践的丰富源泉,推进在社会和经济层面上的各种实验。”研究是建筑创作的灵感源泉,理性的判断和分析能衍生各种可行的方案,荷兰的建筑师们一直秉承“Research by Design”的理念,并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

问:在工作中,MVRDV最关注的是什么?

邓:无论建筑设计还是城市设计,MVRDV总是关注对未来建筑与城市的探讨。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MVRDV非常重视国际化团队的贡献,除了事务所的员工,设计团队中还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管理和投资顾问,他们会为设计团队提供咨询、共同参与讨论;同时MVRDV还经常与项目当地的建筑师、施工单位和专家顾问合作,建构国际化的设计团队。这种工作方式也是MVRDV实现高水准设计的基础。

问:MVRDV的工作方式是否纯粹理性?

邓:MVRDV坚持建筑与城市密度方面的研究,并基于大量复杂数据的分析来塑造空间。以这一理念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必然十分注重逻辑和推理,而忽视对当地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考虑,或者从比较极端的角度来看,MVRDV总是尽可能摆脱其他因素的介入,而大胆尝试各种乌托邦的理想。Winy Maas曾说,“建筑师要拥有一种改造社会的热情。”

问:您在与欧洲建筑师交流过程中遭遇的文化碰撞和收获分别是什么?

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通讯工具的日益发达,东西方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和项目的操作模式日渐趋同,但是成长在不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发展阶段的建筑师无法避免工作中在交流和思维方式上的强烈碰撞,欧洲建筑师比较重视逻辑和推理,荷兰建筑师尤其突出。荷兰全国人口约为1600万,仅与我们的北京或上海城市人口相当。在这两种迥异环境下成长的建筑师在建筑与城市尺度观念上必然会有不同,这也对他们的设计思考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但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发现了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及崭新的思维方式,尽管有些并不一定适用,但相互的参照和对比也让我们更容易把握事物本质。

问:对于中国项目,MVRDV的基本立场是什么?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邓:MVRDV联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组建了THE WHY FACTORY研究机构,致力于对未来城市的研究。Winy Maas在被访中曾提到,“未来城市在一个为了揭示可能的未来的研究计划,我们想要去探索,了解,分析未来各种可能的创新或技术变革,并开始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技术和社会建设的创新上投入更多。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一个社会?未来城市规划呈现的甚至可能只是一个纯粹的理念,整个城市的建设只是基于一个单纯的假设。试想一下,只有机动车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一个超级绿色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或者,如果我们追求完全的个人化,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超级自由的城市会使什么样子?你可由此类推去想象更多样的城市,虽然这些城市提案并不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当今的高速度、高密度造城运动让MVRDV感到无比鼓舞与兴奋,对研究全球未来城市的MVRDV来说,中国城市的建设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可能正是我们的研究内容。

问:您认为MVRDV的方式可以被直接“拿来”么?还是需要某些转化或者改进?

邓:不可能。MVRDV将荷兰民族个性、处事方式和工作态度三者发挥到极致,是基于荷兰本国政治体制、社会发展状况、经济模式,本土文化及生活方式孕育出来的佼佼者。我们所处的世界有太多的可能性,MVRDV的方式只是众多探索未来建筑和城市的方法之一,借用事务所里常听到的那句“Any Other Options?”我们没有必要直接“拿来”,转换或改进,而应在质疑中思索前进的方向。

但是有一样东西可以真正直接拿来,就是态度——坚持创新的态度。在国内工作时,我们常常抱怨方案设计的周期太短,让我们无法深入思考和创作,但是在MVRDV的工作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面对阿尔巴尼亚的一个设计周期仅有一周的城市与建筑国际设计竞赛,MVRDV动员全公司的荷兰建筑师围绕着各式方案的蓝泡沫体量模型进行辩论,只有有人提出某个方案曾出现过,这个方案就会立即被剔除,MVRDV一定要就坚持最创新的尝试。经过5天的激烈讨论,事务所才最终定案,只留出1天进行后期的创作,而“Tirana Rock”方案最终获得竞赛的第一名,对该方案的评价和结果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让我感到强烈震撼的是荷兰人表现出的理性又玩世不恭的固执——执着追求创新。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