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Schubert:让城市垂直向上发展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14-12-26
RMJM北美设计总监Peter Schubert曾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现主持RMJM美国区四个分公司的设计。Peter还在美国纽约库珀大学(Cooper Union.)建筑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以下是某媒体对其的采访——
RMJM北美设计总监Peter Schubert
问:在人们日益关注环境和稀缺资源保护议题的今天,高层建筑被视为以发展密度来满足人口膨胀的有效措施。RMJM如何在建筑实践中推进可持续议题,从而使建筑赋予城市增加密度和保证大量人口高质量生活的双重能力?
PS:高密度的城市社区是一种高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是21世纪社区发展的解决之道。社区拥有越多的共享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建筑系统、公共空间、公共交通),就越能高效运转。所以我们认为摩天楼本质上是可持续的建筑形式。我擅长的设计领域是艺术学院和商业科研空间。设计一座高层实验大楼在某种意义上是反直觉的,因为这类建筑传统上应水平向地衔接空间以保证高效运作。一座14层~18层的实验大楼实在过于庞大,因为它会给机械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但正如我们在纽约和新加坡所见,土地的稀缺迫使我们必须找到使这类建筑垂直向上发展的解决之道。
问:RMJM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采用哪些绿色生态技术?
PS:我们在实践中将技术和可持续设计策略相结合,美国大学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也促使我们积极推进可持续建筑设计。如在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项目中,我们面临在热带环境中设计可持续高层实验大楼的挑战。建筑朝向和使用大量遮阳板的高性能建筑外墙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而将能源消耗最小化的要素之一便是将需要机械致制冷的区域整合在一起。还是在新加坡,我们设计了550个床位的邱德拨医院,此项目将成为节能设计的典范,因为每个床位每个月的能源消耗千瓦值是新加坡地区平均标准的一半。 通过对建筑朝向的推敲、外墙细部的处理和内部空间的规划,医院内只有30%的空间需要使用空调。安装空调的区域(如手术室和实验室)被整合在一起,使外表皮的吸热量达到最小化。阳台和走道等附属空间则采用自然通风。绿化屋顶、绿化墙面和景观设计能帮助降低建筑的吸热量。医院的东西立面被细密的遮阳板遮盖,阻挡阳光直接辐射;同时,南、北立面上的开窗处理既降低阳光直接辐射量,又将光线导入建筑深处并减少人工照明的吸热量。入口顶篷和屋顶处安装的电伏板是另一种节能策略,可提供电能补给,帮助缓解高峰荷载状况下的用电需求。
问:“比建筑更多”是RMJM的设计宗旨。在城市化进程中,RMJM是如何挑战高层建筑的传统设计方法,以承载由当地城市肌理特性所产生的各种基地状态,并在城市复兴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PS:我们有两个竞赛项目,其中一个在巴黎,另一个在首尔。两个项目都是关于大都市中高层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在巴黎,我们的设计方案同时与城市历史轴线和环境轴线相交互。我们致力于研究城市气候环境条件如何影响建筑体系、光照和使用,在南向光照非常珍贵的首尔,我们对建筑北、南、东、西立面均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问:RMJM的高层建筑设计策略是如何组织流线和公共空间以激发多重的空间体验,并在不同使用组群中创造协同优势?
PS:我们相信每个高层建筑都应涉及两个特定的议程——关注建筑地面层的步行体验和天际线上的标志性形象,最终促使人流的汇聚。我们还尝试通过利用中庭空间来加强不同功能组团中使用者间自发的互动,在楼层中创造交流空间。这一策略对于企业办公楼和教育建筑的创作尤为关键。
问:从1921年密斯·凡·德罗设计第一栋玻璃摩天楼开始,透明性的概念就通过玻璃表皮被引入到高层建筑的辨证逻辑中。RMJM近期的高层建筑是如何通过巧妙处理建筑表皮来深入探索多层次的透明性问题?
PS:事实上当你开始引入更精细的立面处理手法,如双层表皮和遮阳板时,你可能会在建筑中过多地使用玻璃。但视线和景观仍高于其他考量,同时市场的需要催生了更复杂和更昂贵的立面,缓解由透明表皮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你也可以分别在建筑东、南、西、北立面中创造出不同等级的透明性。
问:现今,数码设计的发展带动了前所未有的建筑动态形式的探索,您如何看待这种非理性形式的设计趋势?
PS:我并不十分理解非理性的建筑形态设计。我发现对熟悉概念的断创新更具挑战性。这比创造一种肤浅的新概念更具价值。在实践中,我们所创造的建筑形式是新颖且具雕塑感的,但这些形式植根于基地或功能条件中,它们并不是为标识性而设计的标志性建筑。
问:为配合非理性建筑形态设计,RMJM最前沿的摩天楼设计方案在结构系统方面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PS:摩天楼设计的结构进化需要智能标准,因为风和结构荷载必须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的每一面。尤其对于高层建筑,不对称的雕塑形建筑比中心点式塔楼更难建造。
问:RMJM在将来的摩天楼设计中将可能怎样的 机遇和挑战?
PS:高层建筑是大都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些建筑内部空间往往雷同且缺少空间感。每层楼面的空间处理上下无异,并没有从类型学角度挑战每两或三层楼面之间的交流方式。我认为这是中庭空间和空中花园更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们能试图将城市空间引入垂直向领域。在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院项目中,我们在约10层楼高的中庭中安置了一系列用于会议的浮动空间节点,中庭成为“竖向校园”,用于会议、合作和研究的悬挑区,更胜于传统的校园庭院空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