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16-10-27
贵州山地多、平地少,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城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城镇化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绝不能走“摊大饼”的老路,只能立足于贵州山地的实际,体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走“蒸小笼、串珍珠”的组团式发展的新路,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的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设了一批旅游小镇、白酒小镇、茶叶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实现了各类特色小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就是贵州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值得推荐的代表。旧州地处黔中腹地,始建于1351年,距省会贵阳80公里,距安顺市区37公里,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8.1%,平均海拔1356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旧州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丰富,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是全国第一批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
在建设安顺西秀区旧州镇的过程中,贵州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建设绿色旅游小镇。按照“镇在山中、山在绿中、山环水绕、人行景中”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先后完成了“土司衙门、古民居、古街道、古驿道”的修复修缮工作,培育了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4A级国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两个特色观光农业示范区,今日旧州农村变成了景区。201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近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同时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民俗客栈、特色农庄的迅速发展。既解决了农民就业,又拉动了经济增长,2015年解决了镇区和周边乡镇工6千人的务工,其中吸纳异地人民搬迁1千余人就业。
二是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建设美丽幸福小镇。贵州政府与清华大学城市研究所深度合作,吴良镛院士亲自指导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在浪塘村打造升级版“微田园”,以“万绿城”城市综合合作建设特色产品职工基地,实现示范小城镇订单式生产,城市综合体链条式销售。以葡萄牙里斯本大区维苗苏镇、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结成对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民居、“山里江南”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向镇区和美丽乡村集中。
三是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试点要求,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成立了镇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各方面投资资金。逐步把旧州镇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服务农村的重要平台,带动周边的辐射点,建成了连接镇区以安顺中心城区的屯堡大道,改造提升区内路网和对外通道,把周边的双堡、七眼桥、大西桥和刘官、黄腊等乡镇串联起来,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
四是加快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打造贵州小城镇省级版的排头兵。坚持规划引领,制定旧州镇“多规融合”规划。注重绿色发展的理念,继成功创建生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后,申报国家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并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专家验收。树立“一盘棋”思想,把特色小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统筹镇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的“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通过特色小城镇建设让当地人民得到了很多实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