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陈浩如:村落是文化传承的最后一个宝藏

山上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师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  陈浩如

山上建筑CITIARC的主持建筑师陈浩如说,村落事实上是文化传承的最后一个宝藏,这个文化是从历史来说的,村落其实比城市更有文化。

陈浩如以相地为例,在城市当中基本上没有相地的问题。在农村,相地是建筑师或者要造房子的人必须做的事。再比如,传统农村的建筑材料几乎全部来自于当地。造房的人往往只能从当地找一些石块来做建材,但是要用小料做成大的结构,这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好的体现。

他说,中国传统农村民居的自然性与现代环保建筑有相似之处,如可持续性,自我维持性,生命健康。“我们在杭州西面一个农村建太阳公社农场时,使用了传统的茅草建筑材料,但当地加工茅草建材的技艺已经快失传了,需要老人来教这个事。我们发动村民一块来做这个事,把茅草晒干之后,把竹竿弄到中间。它需要村民一块做,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共同建筑的过程。”

陈浩如介绍这个公社农场的创作过程:轻竹被用来做建筑的骨架,因其搭建非常方便,整个搭起来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接下来就是放一些小的竹,然后把茅草弄上去,可以看到所有的都是拼的。搭棚子的过程只需要5、6个人就可以完成。还有一些建材直接用自然材料,砌墙的软石就取于溪流。

陈浩如还说,他在乡村从事建筑活动时发现,许多村庄都处于一个衰败的过程,整个村子几乎已经空了。特别触目惊心的是村民的平均年龄──建筑师们大概3年前的调查发现,村民的平均年龄是57岁,再过几年村子就空了,“村庄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还有村落的道德崩溃,因为有原始的体系崩溃了。”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陈浩如山上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