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关飞:用藏族建筑结构形式设计康巴艺术中心

关飞:中国建筑设计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建筑师

玉树,在我看来是一个很自由的村落,是灾后重建的所在地,也是康巴艺术中心的所在地。震前的玉树布局松散,玉树的院落都是典型的方形院落,由夯土墙和石材垒砌起来,都有平板的屋面。我们对玉树的院落进行了分析,大致是这样一种形式:四周是厚实的夯土墙,往里是住户,核心区是很大的公共空间或者院落,以这种小的形态不断组织,迎合周边的地形,从而形成更大的院落。同样的院落组织形式也可以参看大昭寺。

玉树地震发生后,当地的很多房屋都被震塌了,灾后重建工作就地展开,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地理风貌、河流和主要的道路。康巴艺术中心的场地关系就从河流与周边道路的关系开始,强调与塔尔寺、唐蕃古道商业街、格萨尔广场等周边城市元素的对位呼应,包括了很多功能,有大剧场、电影院、剧团、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根据规划,我们尝试在场地中留出一条道路,让人流可以顺利穿过,到达西侧的文化广场,并且希望能保留一条南北向的道路让南侧学校的人流能够穿过康巴艺术中心到达河边,这是我们最初的概念。

当这些基本概念确定以后,我们就开始尝试在场地上套上各种院落,这也是我们从达赖家宅的布局方式获得的灵感,并尝试在建筑布局上体现台地特征,建筑在体量上也逐层递减,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大剧院放在东北角,剧场和电影院放在西侧,东南角是文化馆。

我们把康巴艺术中心的平面图和大昭寺做了一个类比,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一点是,两者都是用院落的方式进行扩充。而康巴艺术中心留出了两条对当地交通非常有利的通道,使艺术中心获得了一个更加舒适、更切近玉树当地传统的院落尺度。

康巴艺术中心属于灾后重建项目,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建造起来,我们在结构体系上做了一个设想,即用标准化、模式化的结构单元,先做出其中一个单元,通过固定单元模数的拼接和组织来完成康巴艺术中心整个结构系统。所有的结构单元都是我们对玉树当地民居进行分析后得出的体量。

在固定的结构模数和不同的方形类型的结构下面,我们在不同的功能中增加了不同的主题,使图书馆、文化馆等各个场馆的核心部分略有不同,因此,尽管整个项目的模块是类似的,但建筑内部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关于艺术中心采用什么样的立面材料我们考虑了很长时间。当地的建筑大多是采用石材垒砌,但是我们在北川文化中心有过一个教训,当时我们打算用石材垒砌立面,由于建筑体量过高,地震以后对石材的稳定性会造成影响,尤其是当建筑超过三层以上。最后我们不得不改用文化石贴砌的方法。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康巴艺术中心上,这个艺术中心超过了四层的体量,我们就在想是否有另一种可能性,最终选择了砌块砖。

按照砌块模式,我们画了砌块砖垒砌的施工图,确定了拉结筋和过梁的位置,并为施工设计了一个口诀,在砌块砖垒砌的过程中,工人根据口诀确定多大尺寸的砌块砖可以左右相依排布,在多高的高度上可以竖着放置砌块砖,或者在什么尺度上可以用扁砖来替代高尺寸的砌块砖。为了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专门派了设计师到现场指导施工。而工人们在实际砌块的过程中也会有个人的临时发挥,这些发挥在我们看来都是允许的,锻炼了工人参与设计的可能性。在砌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有创造力的工匠,他把砖雕成了各种花的形状,使我们的墙面更大丰富。最后是刷墙部分,我们先把砖缝用白色涂料粉刷一遍,再不均匀地涂抹砌块墙面,使墙体看起来更接近当地建筑风格。

为了保证建筑安全,我们规定所有的砌块砖墙面高度不能超过4米,因此,在每4米的高度上,我们都会设制一个脚板,在脚板上重新垒砌新的4米高墙,并且所有的砌块都由构造筋和构造柱连接。

项目建成后我去过现场,很难形容我当时的感情。实际上,砌块砖的效果如何是我们难以预见的,只知道用什么原则、方式能够最便捷地去施工和安装,但最终的结果却让我非常意外。首先,我们能看到巨大的白墙和斑驳的墙面,跟当地的建筑非常类同,走近以后会发现是当地灾后重建最常用到的砌块砖,会感觉亲切。

康巴艺术中心建成后,当地人会自发地到艺术中心的广场上跳舞,到了晚上,艺术中心的墙面则变成投影幕,可见这个建筑与他们没什么距离,他们觉得亲切、实用。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设计关飞康巴艺术中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