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近代德国在华的政治类建筑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英法联军的胜利告终,英法美俄四国相继获得了自己满意的对华权益,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德国不可能不为之所动。到1896年,德国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对华贸易国。与英国对华采取大肆掠夺的政策不同,德国在最初并未表现出其野心,俾斯麦也不想让中国完全落入英国人的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国甚至“期待”中国的强大,于是对华采取了一种“帮扶”的方式。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由此也深深的打上了德国的烙印。

中德之间的“蜜月期”到甲午战争结束后宣告结束。俾斯麦对华所采取的相对和平的政策,随着威廉二世的登基发生了重大变化,侵略性更强了。《辛丑条约》中德国获得9007万两,占赔款总额的五分之一。清朝派18岁的醇亲王载沣前往德国,就克林德公使被杀一事向德国谢罪,还在克林德被杀的东单路口树立牌坊以示纪念。《辛丑条约》后的中德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清王朝在预备立宪中,参考了欧洲国家的政治体制,其中在法律制度上参照了德国的大陆法系制度。1921年5月20日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中德协约》。主要内容包括:两缔约国互派外交代表的权利,两国居民在彼国游历、居留、经商的权利,两国居民的生命财产在所在地的法律问题等。1937年8月《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震惊了德国,德国开始在战争立场上向日本偏移。南京沦陷后,德国曾试图从中调停,不过以失败告终,对华政策也开始改变。1938年2月21日,德国承认满洲国。3月3日,德国决定在中日战争结束前不再接收中国军事学员,并遣散现有的中国在德军事学员。5月3日下令禁止一切战争物资发往中国。6月25日驻华大使陶德曼向蒋介石辞行,经香港返回德国,中德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1941年12月9日,中国正式加入同盟国对德宣战,两国外交关系破裂。

回顾中德两国的发展史,可以清晰的看到,德国的对华政策与其他西方列强存在着显著地不同。虽然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两国关系也曾降入冰点,但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互惠互利是贯穿的一条主线。且不论德国对华的“援助”是出于何种目的,至少从客观上刺激和培育了中国的近代军工产业,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并且在很长的时间之内都对中国的工业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新中国的外交关系中,中德关系历来是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之间最为稳定的一组关系。

青岛总督官署旧址

警察官署旧址

青岛欧洲人监狱

青岛德国第三海军营部旧址

德国领事馆&领事官邸:

汉口德租界

广州德领事馆旧址

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德国驻大连领事馆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