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李立新和唐洪流

(唐红流、李立新)

李立新、唐洪流是一对来自厦大地域建筑设计工作室的建筑师组合。

二位均毕业于重庆大学,就职于厦门大学,现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李立新现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2010年、2012年荣获厦门市“十佳”建筑师,唐洪流为2011年厦门市“十佳”建筑师。

作为“新闽南”建筑风格的首创者,他们一直坚持建筑的在地性、文化内涵和精神性,为建造“接地气”的建筑不断努力。

李立新与唐洪流读研期间便是难得的舍友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们毕业后共同来到厦大工作,由于设计思想、理念相通,二人很快成为搭档。当时,厦大建筑系对厦门建筑历史、文化的关注达到顶峰。“嘉庚建筑”的提法也正是从那时兴起,学者们在研究了厦大、集美学村传统建筑之后,为这种“穿西装、戴斗笠”、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命名为—“嘉庚建筑”。

在李立新、唐洪流看来,嘉庚建筑并非囿于传统、一成不变,而是富有时代气息。“比如厦大的群贤楼、建南大礼堂楼群、嘉庚楼群、科学艺术中心等,这些建造于不同年代的嘉庚建筑,都带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烙印。”嘉庚建筑对二人建筑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建筑在地性、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二是对时代精神的契合。

在文化氛围浓厚、商业压力较小的厦大校园中,李立新、唐洪流潜心沉淀与思考,逐渐形成其独树一帜的“新闽南”建筑风格。而“新闽南”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李立新这样定义:“是一种体现地域特色的、富有当地文化内涵的、兼具时代批判和创新精神的建筑”。唐洪流亦认为:“是一种立足时代精神的本土建筑,并富有文化与人文气息。”

内涵超越形式 由虚到实的实践道路

早在十几年前,李立新、唐洪流的“新闽南”建筑思想就开始萌发。随着对闽南传统建筑的持续研究,闽南村落、古民居对二人的影响至深,它们形成了“新闽南”建筑设计的原型。

2008年,筼筜书院设计方案完成,“新闽南”建筑实践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这是厦门第一座现代书院。而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契合时代精神,并与周边环境形成呼应,营造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成为设计的难题。李立新、唐洪流从闽南传统院落空间中寻找灵感,形成讲堂、院落、广场三个层次的空间,相互贯通,灵活变化。外观形象方面,以白色为主色调,闽南红色“烟炙砖“与“泉州白”花岗岩互为映衬,素雅中带点质朴,营造出书院建筑“清、静、素、雅”的文化氛围。如今,筼筜书院定期举办“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名家讲坛”等公益活动,已成为海峡两岸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书院。

“新闽南”风格的创新之处,还表现在其对现代材料的应用。在园博苑嘉园设计中,新型建筑材料“点石成金”式的运用比比皆是,如轻钢、铝材、玻璃,并结合传统地道的闽南烟炙砖、花岗岩,既传达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又散发出浓浓的闽南地方韵味。唐洪流表示:“展现工业美感,也是我们的建筑中的一种尝试,比如钢体本身富有一种张力,不用任何表皮包装,裸露在外面,体现简约美。”

寻求创新表达 “新闽南”建筑风潮初现

“新闽南”建筑实践,是一个时代命题。如何将传统元素在不同的建筑中表达出来,如何利用高新科技、材料等一系列问题,仍需要建筑师们不断探索。他们亦是如此。

如果说文化项目与传统风格有某种天然的契合点,那么大型商业项目与之的融合,则成为对“新闽南”风格时代性的有力诠释。在集美万达广场设计中,李立新、唐洪流成功实现了向大型商业项目的探索。设计打破了万达广场千篇一律的设计模式,将闽南地域建筑创新性表达。由于建筑体量巨大,他们巧妙地将坡屋顶分割组合形成了错落有致、富有变化的屋顶造型,体现闽南民居聚落韵味。该项目也作为第一座极具地域性的万达广场,被评为2013年度最美的万达广场。

在二人看来,在地建筑领域的每一次探索,都意义非凡。而近年来,随着众多优秀本土建筑师的不断实践,“新闽南”建筑风潮慢慢走进公众视野。“希望大家一起实践,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使得各地建筑富有个性,打破千城一面的状态。”李立新说。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搭档李立新唐洪流新闽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