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宝物馆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15-11-06
建筑设计:谷口吉生
建筑面积:4030平方米
时间:1999
东京国立博物馆基地内有明确的轴线,进入基地首先看到中央水池。建筑的前方是一片很浅的水池,将建筑与环境映入水中。参观者通过水面上的石板路到达入口,像是行走在水面上一样。建筑、阳光照射水池,再反射到建筑上,能映照出美丽的光影。
建筑主要由三个体量连接而成,一是挂石材的箱体所构成的展示室,然后是透明玻璃的入口大厅,轻快的像门一样的架构覆盖着玻璃大厅。玻璃大厅的幕墙和葛西临海公园中的休息设施一样,采用铁骨架支撑,细长的竖向窗格(30毫米×180毫米)是对传统建筑中拉窗元素的现代化表达。门型的架构是谷口吉生常用的建筑手法,由于使用了很薄的铝板,所以法隆寺的架构很薄,支撑的柱子也非常细,在这里创造出了像屋檐下一样的“灰空间”。
法隆寺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一幢类似立方体的建筑单体,它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建筑群中,各个时期建成的独立博物馆当中的一幢。东京国立博物馆有大片的园林围绕在建筑之间,法隆寺宝物馆就处在一大片绿树的环抱之中,面前是一个方形的浅浅水池,参观者可以通过一条“漂浮”在水池上的薄薄石板“桥”进入它的入口。
法隆寺宝物馆内收藏的是珍贵的日本江户时代艺术品,所以对其陈列环境有很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现代的博物馆必须提供给参观者一种开放而舒适的参观环境。
建筑师为了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两种性质的空间:一是处于核心位置的完全封闭的石头盒子,把珍藏置于其中,精心设计了照明系统,其内部的效果就是只有藏品是被照亮的,周围基本上都是黑的(当然室内的地面还是有一定的照度,以保证参观者的行走)。展厅内有极强的神秘感,更突显出藏品的珍贵。
第二种空间就是包在石头盒子之外的一个明亮透明的玻璃盒子。另外,建筑师又以几片较薄的石头墙体立于玻璃盒子之外,它控制了室外光线的进入程度,同时形成了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灰空间,而对于周围的自然景色来说又是一个景框。参观者置身在这一明亮的前厅中间,透过玻璃,望着外面的绿树和天空。经过过滤的柔和的天光流淌在石头盒子的墙壁上,心中回味刚刚看到的珍贵艺术品,这种感觉是多么让人满足啊!
这种独特的空间造就了参观者与藏品之间特别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使参观者被深深地打动,参观的经历虽然短暂,但是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大厅的外表面是一种高透明度的玻璃,反射率极低,所以从外面向建筑的内部看,参观者和藏品便自然而然地融入自然景物中。而从建筑内部向外看,由于玻璃被纤细如丝的铝制竖向线条密分,就如同透过一层极其精致的帘子欣赏外面的景物,虽然是完全现代的建筑,但是却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传统的东方韵味。
法隆寺宝物馆的设计者是著名的谷口吉生,为东京建筑学派的代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