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改造
来源:网友Hevcdx投稿 2016-03-31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成都市文殊院、大慈寺、宽窄巷子三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也是唯一以传统民居为主要特色的保护区。
成都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天府广场西侧约1000米,为青羊区所辖。其中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巷子所辖地段为重点保护区。规划保护与更新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其中完整保护的传统民居类型建筑约20000平方米。
宽窄巷子为清代少城(满城)兵丁胡同中仅存的两条,区内多为清末民初时期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基本保持了百年前的历史风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房地产业高歌猛进,历史街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令人担忧。在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遵循建设部有关城市历史街区的紫线保护条例,规划设计在严格保护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测绘、调研,制定保护、维修、复建、更新的办法。
研究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就会发现,它代表了成都市“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代表了两千年少城文化和三百年满城文化的传承,代表了北方胡同与川西民居的结合,代表了程度平原的市井生活特征。
所以要保护一个真实的宽窄巷子,就要明确原真性的保护理念,即街巷——院落——建筑——装饰四位一体的整体保护,既要保护原有的物质形态,同时还要发扬地方的精神特质。宽窄巷子的精华就在于街巷格局与院落空间,从清代的布局严谨、整齐划一,到逐渐变化的丰富多样。设计中重点保护街巷及组成街巷的外观风貌,包括门头、外墙、装饰物、树木等,同时保留原有的院落划分,使整个街区依然按照原有格局分布。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建筑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和传统施工工艺,根据测绘图纸落架重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材料与装饰构件;妥善保护土墙、砖墙、门头、构件等不需更换的部位。在科学的实施策略指导下,采用了保留、回迁、合作、统规自建等方式,充分体现了居民参与的原则。而合理的商业规划使得成都最闲适优雅的生活氛围得以展现。
在五年的实践过程中,设计重点研究了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与策略,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消防问题,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保护加固的技术措施,传统木结构的承重与抗震设计,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温节能设计等等。特别是在现行规范无法完全指导的情况下,既要保证传统建筑形式与风貌,还要保证现代使用功能的安全与舒适。经过努力与坚持,我们完成了从研究、规划、测绘、方案、建筑施工图、景观、商业规划、室内设计知道全过程的设计。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
建设单位:成都少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公司
成都大陆建筑设计研究咨询事务所
设计成员:刘伯英、黄靖、罗德胤、林霄、陈挥、
古红樱、弓箭、白鹤、陈禹夙、
张冰冰、何伟嘉等
获奖情况: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度
优秀勘察设计规划一等奖;
2009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60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