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宁波莲街桥地块改造

莲桥街地处宁波中心城区天封塔南及旧时日湖的西南侧,东靠小沙泥街住宅小区,南至灵桥路,西临开明街、解放南路,北至大沙泥街,是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极为重要的历史遗存文化风貌协调区。在宁波市所有现存历史地段中,其规模和质量仅次于“天一阁”保护区,位列第二。

莲桥街地块是宁波旧城改造战略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1000平方米。保留了4处文保单位、约20处历史建筑等,其中有新中国第一代邮票大师孙传哲的故居、始建于明朝的毛家大院、窖藏珍稀古籍的甬上望族四明袁氏故居、诞生三代宁波帮巨子的莲桥李宅等。

地块内的历史建筑常年疏于维护,整体状况破落,历经千年的古宅没有了昔日的荣光。为了恢复莲桥街的风貌,宁波市政府决心对其进行城市更新。由于该地块的发展滞后性以及城市中心区位的特殊性,使得项目拆迁成本巨大,这也是中国城市中心区更新面临的普遍问题。

集中历史建筑

2008年,宁波政府决定融合历史保护和开发建设,一手抓保护,着力恢复莲桥街历史风貌;一手抓开发,融入代的城市功能。既要保护历史,重新千年历史老街的风貌;也要实现城市功能更新,让居民过上更高品质的现代生活。因此,地块一分为二,划为两个功能模块:

一、集中历史保护区

二、城市更新开发区

集中历史保护区,将原先分散在地块内部的主要文保单位和品质较高的历史名人故居集中在历史建筑保护区,对其进行修缮并且重新赋予其功能。保护区内的建筑总体包含两类:

a)文化类建筑

如开放参观的博物馆,名人故居等。

b)商业类建筑

商业物业由政府持有,引入与历史街区相适应的业态。

商业的未来的租金可以作为物业维护基金,也可以承担文化建筑的运营成本。

城市更新开发区,利用原先分散的历史保护建筑集中后腾出的土地,和部分拆掉的民居用地,实现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必要开发。开发区内包含三类主要建筑:

a)居住建筑,还迁地块内原有居民,适当增加其居住面积,提升居住品质;销售部分住宅,实现土地收益,实现项目开发的综合财政收支平衡。

b)小学和幼儿园,重建小学和幼儿园,扩大其建筑面积,改善其交通到达性,服务更多适龄儿童。

c)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地块东北端引入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社区及周边居民。物业由政府持有,租金可以作为持续的政府财政收入,贴补社区服务。

BIDG的建筑设计工作始于对地块内的现状建筑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包括两个维度:

重要性分类,即按照文化保护价值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

位置分类,即按照建筑所在位置进行分类

按照重要性分类总体上分为三个等级:

a)文化保护单位:4处,建筑破旧,建筑立面基本完整,门窗有局部破损;

b)历史建筑:平面形态完整,屋顶和墙面局部残缺,门窗普遍缺失;

c)普通民居,基本已经拆掉,仅有保留的民居建筑材料(砖、瓦等)

按照位置分类可以简单的分为两大类别:

a)保护区内建筑

b)开发区内建筑

综合分析这两个维度的信息,BIDG得出历史建筑的三个基本保护方法:

一、修复,对位于保护区内的文化保护单位和历史名人故居进行原地修复;这部分建筑的立面基本完整,BIDG对其立面局部进行修补。

二、迁建,对位于开发区内的文化保护单位和历史名人故居进行建筑测绘,在保护区内另选地点按照测绘图重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迁建建筑的原有立面已经破损殆尽,BIDG对这种迁建建筑都进行了全新的立面设计,使其在保持原有空间格局的前提下,以民国时代的建筑风格为建筑立面基调进行了优化。

三、回收古建筑材料,对于普通民居拆迁留下的门、窗、砖、瓦,木材,进行再利用,保留古韵。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地块改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