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设计的文脉——观苏州博物馆新馆有感

苏州博物馆新馆

2006年10月笔者去苏州考察,参观了由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并有幸见到了这位令华人骄傲的年近九旬的设计者——贝聿铭先生。

苏州博物馆新馆由贝先生来主持设计实在是苏州市政府的明智之举,也是中国建筑之幸事。贝聿铭先生是一位有着辉煌建筑业绩的著名建筑大师,他的建筑杰作如:美国华盛顿美术馆东馆、香港中银大厦等经典之作早已为世人熟知。他也是一位谙熟中国文化的智者,在上个世纪中国改革开发的八十年代初,由他主持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就是一件饱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优秀的当代建筑作品,可以说他懂得怎样延续中国建筑的文脉。今天选择贝老来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实在是恰如其分、再合适不过的了。第一,他已完成许多辉煌的建筑手笔;第二,他有丰富的建筑经验和人生阅历;第三,他就是一个苏州人,他在苏州出生长大,尽管他在国外生活多年,但他的根在中国在苏州。据说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就是他曾经的家,是他从小生长的地方。我想,应该是中国优秀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潜移默化地熏陶了他,造就他在建筑方面具有超人的智慧吧。他懂得中国文化,但他更懂得如何用当代的建筑形式来表现中国建筑,延续中国建筑之文脉,其实香山饭店的设计他就是这么做的。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更加注重了建筑的发展与城市和谐。新馆座落在苏州市老城区,原李秀臣忠王府和著名的古典园林——拙政园就紧邻新馆,师古而不泥古是其设计原则。我记得他在新馆落成后的电视新闻采访中曾说新馆设计要有新意,又要吸收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不与周围的老建筑相冲突。而新馆就体现了他的这个设计意图,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整个建筑和建筑内外环境的设计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与文化气息,与周边老建筑也极协调。可以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落成是贝聿铭先生的又一件经典之作,他把这件作品戏称为他的“小女儿”,可见他对新馆也是非常满意而钟爱有加的。

空间设计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落成是文脉设计的成功范例。文脉设计的好处就是较为和谐,一是具有新意,二是较符合变化统一的审美原则。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外,其形式美感往往总是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建筑是有群体性特征的,就像是具有社会性的人一样。建筑在城市中怎样发展,在城市中怎样去设计建筑这些个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交通和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建筑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缓慢的,不同的文化和审美缺乏交流而相互影响也比较小。因此各国各地区建筑的发展主要呈现因袭与传承的状态,其主要的样式也不多。几千年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和中国古典建筑的发展就是如此,城市一般都会呈现较为统一的建筑风貌。然而就是在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一百多年问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交通能力和信息传播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类社会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播随之也变得非常频繁与迅捷。不同的意识形态及审美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深远。在此发展背景下,世界各国城市建筑的发展都存在着文脉的问题。发端于欧洲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建筑是建筑领域里的一次革命,同时也割裂了欧洲建筑的文脉,因有深层的历史原因,今天看来却也符合建筑的发展规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直至今天。建筑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且风格流派众多。这众多风格流派的建筑汇于一个城市的状况已不足为奇了。然而一个城市总会有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统一的建筑风貌。迥异于这统一建筑风貌的新建筑层出不穷地出现就会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要想不破坏城市的建筑格局,这新建筑往往就会成为不同审美群体争议的焦点。北京市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中国国家歌剧院的设计就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我认为此建筑的设计本身是具有新意的,同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愧为时代新建筑之力作,然而它所处的位置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其建筑形式与周边建筑风貌格格不入,反差极大。如果此建筑是在北京城三环以外甚或是二环以外,我想它是不会引起如此大争议的。但它偏偏是建在中国的首都的中心,神圣的天安门广场边上。别说普通市民无法理解,就是专业人士反对的呼声也很高。也许有人会说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筑不是也借鉴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语言吗,可它们总归还是比较庄严的,符合天安门广场的特殊气氛。我的观点也许有些保守,但我认为老城区的建筑发展还是以文脉设计形式为上。风格迥异的建筑还是在新城区发展较为合适。也许还有人会说,贝聿铭不是也在法国巴黎神圣的卢浮宫前设计建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与卢浮宫古典建筑风格截然相反的玻璃金字塔吗,虽然以前有极大的争议,遭受强烈的反对,而建成后不是又得到广泛的认同了吗。我只能说建筑审美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建筑审美是受社会时代审美风范影响的。至于巴黎卢浮宫的扩建项目——玻璃金字塔建筑是否真正会成为建筑的经典,有没有破坏卢浮宫建筑的整体性,我想这个问题只能交给历史,让后人去评说。

我坚持认为文脉设计在老城区或是在城市重要的、经典的建筑区域应用是比较适宜的。我这里的文脉设计似乎有些折衷主义建筑思想的味道,其实在老城区或是在城市重要的、经典的建筑区域进行建设和改造还真应该慎重,不要哗众取宠。就像要改变老人的形象也不必做得太新潮一样,要想搞新潮还是装点年轻人更加适宜,也就是说新建筑在城市新区里去试验去建设更好。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设计贝聿铭文脉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