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杨邦胜:致力于酒店文化和个性的探索

 

杨邦胜,YAC杨邦胜酒店设计顾问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

杨邦胜,一个42岁的深圳设计师,一个在全国知名的设计界大腕。他个头不高,和大多数艺术家一样,留精心打理过的小胡须戴黑边框眼镜,笑起来一点也不留有余地地绽放嘴角弧度。但不笑的时候,神情冷淡有距离,丝毫没有因为声名而带来的得意狂妄夸张举止,话不多,除非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当然,他的设计作品除外,我想,那是唯一能够让他兴致勃勃谈兴不减的话题。

在看杨邦胜的设计作品前,需要你调整呼吸,因为那里面有你绝对想象不出的震撼,那些流畅又简洁婉约又有力的设计作品会出自他手,他众多的设计貌似庞大工整外有无数经得起推敲的细节。“设计师从不放过对细节的雕琢。”杨邦胜这样认为。“而留下特色和认同感才是有魅力设计。”坦白地说,对电脑里自己作品的进行阐述,杨邦胜显得更有激情,并且滔滔不绝观点新颖。

众所周知,人的审美性存在共性和差异性,但所有的体验性都是相通的,如何不显强制性地代入,这是每个室内设计师都会面临的问题。杨邦胜如此回答,“最高境界是设计师给一个空间能够唤起客人的体验和感受。”他这样深化解释,“文化是多元的,最好不要受风俗的约束,没有风格也是一种风格,文化也是这样的。本土的也是文化,中西结合的也是一种文化,关键是你带给客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尤其是愉悦的感受,这是说服、感染你的客人趋之若鹜的因素,我觉得文化的东西有着巧妙的意义,不应该太规范化、城市化。设计的真谛并不是在于手法,手法在八年、十年能改善或者变化,但最后能不能做出好作品完全取决于设计师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感悟,并且把它传输给你的客户。”当然,还需要设身处地。“设身处地是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谨记的职业准则。”杨邦胜补充,他曾经说服一个客户摒弃把一整面天花板用牛皮蒙上的创意。“不只是因为我一贯的以人为本、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杨邦胜在接一个项目前通常都喜欢去项目所在地采风。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有趣事情。但那对设计师杨邦胜而言是一个触摸灵感和发掘灵感并且付诸实现的途径。于是我们才能够看到荣获“2005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酒店类一等奖”的北京南彩温泉度假村酒店的脱俗所在。在这个设计里,杨邦胜将中式园林、北方建筑、木结构诸多悠远神秘的中国文化以“亭、泉、格子”等中国元素表达出来,融合形成酒店独特的东方文化和人文气质。这个设计让远在南国深圳的杨邦胜进入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的视野,由此他当选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封面人物。同年他还获“全国十名最佳酒店设计师”“IAID最具影响力的中青年设计师”殊荣无数。

近在家门口的远有深圳圣廷苑酒店获“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赛”酒店类金奖。“这个酒店是改造项目。当时我看到这个空间有有个透光天棚,特别适合做生态式的酒店,当时就用了生态的理念。打造出来之后,完全是环保型的酒店。”杨邦胜介绍说。“环保”成了这个酒店的卖点,也是第一家被评为国家旅游绿色饭店。近有深圳百合酒店,“深圳历史文化不是很深厚、地域文化不是很明显。我们糅合了其时代的理念。从百合这个来抓住它的设计理念。百合就是圆满、舒适。所以我们用了一个‘圆’的元素贯穿整个酒店。大堂进来,会有一个休息区,有一个圆形的元素。另外我们玻璃上也是圆形的东西。这上面也会有万事如意、百年好和之类的祝福语。这个项目也有一点文化的脉络在里头。”他笑,“你们报业大厦的大堂也是我设计的呢,是1997年的事情了。”

看杨邦胜的作品,发现他很喜欢把中国文化符号随处可见地运用。比如天顶是紫禁城内常见的“藻井”设计。传统的灰瓦和遛鸟的鸟笼形状宫灯也是随处可见。而岭南特色的木雕、黎族的芭蕉叶麻布、而墙壁上的琉璃在格子窗户的掩映下,让人有被俘虏感。杨邦胜认为“中国酒店的设计方向应是以本民族、本地区特色为核心。也是作为室内设计师的立足之本。”同时,杨邦胜强调一点,国际连锁酒店的产生带来个性化和特色性的设计,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按照这个模式去营造,“我们应去设计本土特色的酒店。学习国际设计思潮中注重细节的表现、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异域风情,以及对新科技和材料的运用,是设计师当前要做的事。”整个采访里,无论什么话题,杨邦胜都能够将话题转回到设计师这个职业上,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他自己认定的区别于其他身份的标识。一个他生命里无比坚定不必有其他任何关照和垂顾,清晰而强大,观念完整的符号。他的骄傲毋庸置疑,“在作品设计上,抄袭是第一阶段,简化是第二阶段,我很骄傲我不抄袭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是唯一的,独特的。而标新立异绝不是哗然取宠。这是设计的功力。”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