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美驻外使馆:要艺术还是安全

公共建筑总是多少带有政治意味,使馆的建筑尤其如此。

上世纪80年代 驻开罗大使馆:雄伟和坚固相结合

美国驻埃及开罗的大使馆很不平常。与其他大使馆低矮的建筑不同,这座大使馆有10层楼高,并且位于开罗市中心时髦的闹市区“花园城市”,紧依尼罗河畔,与解放广场仅有几步之遥。

平日里,这栋显眼的建筑可谓是美国深入参与埃及事务的一大象征。而一周之前,由一部亵渎伊斯兰影片导致的反美浪潮引爆埃及时,这座使馆很快变成了埃及示威者的“暴力目标区”。

《大西洋月刊》近日采访了美国驻开罗使馆的建筑师安德·休斯顿。这座使馆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在休斯顿眼中,使馆不应该是每天被围攻的战争前线“堡垒”,但它各部分的结构需要承受得住一定规模的袭击。

图片来源:互联网

建筑设计师的看法是,无论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美国驻外使馆是美国价值观的关键体现,在安全方面还要抵得住炸弹袭击,设计师们感到很困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使馆建筑存在两个学派之争:隔离派和嵌入派。争议的焦点是,使馆应该远离闹市区还是嵌入闹市区。

休斯顿表示,这座使馆的占地面积很小,因此需要高层建筑才能容纳使馆的办公设备。“当时很多人笑我说我在建一个‘地标建筑’,我回应他们说开罗市中心本来就高楼林立。”

此外,这座使馆选址的特殊性包含着一种“符号功能”。1983年,《纽约时报》评论员曾写道:“这建筑让人清楚地看到,美国在埃及的现身有多么‘引人注意’。这代表了美国在冷战后取代苏联成为埃及同盟的变化。”

同样重要的是,这座使馆的建筑项目成为了美国建设驻外使馆的“样本”。

1983年,也就是美国驻开罗使馆工程正在预备阶段之时,美国驻黎巴嫩贝鲁特使馆该年4月18日发生爆炸袭击,罹难人数达60多人,其中包托10多名美国人。因此,休斯顿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将安保问题考虑到建筑设计中。他把玻璃灯换成了更坚固的灯盏。

21世纪初 驻巴格达大使馆:超级外交堡垒

1998年发生在东非的一系列袭击使馆事件也给美国拉响警报:使馆能抵抗恐怖袭击比其他所有问题都重要。于是,1999年,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使馆建筑标准。这个标准被使馆历史学家简·洛菲勒称为“深宫建筑”,特点是使馆建筑与外界被高墙阻隔。

按照这样的标准,从2001年起,休斯顿建筑设计公司Page Southerland Page承建了美国21座驻外使馆和领事馆。它们是清一色的矮胖、毫无特征感的建筑,被草坪包围,最外围则是高墙。这样的设计被评价为,虽然安全但完全“反城市”。“这是我看到的最丑的使馆。仿佛一个傲慢的帝国,竭力防止外部的世界迫近。”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史蒂芬·沃特说。

其他的批评者也把这种与世隔离的、“半军事化”的结构看做美国外交政策的一大象征,但没人知道它们是不是真正安全。

例如,美国驻巴格达新大使馆这个超级外交堡垒耗资6亿美元,有619间防爆房间,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不幸的是,它除了坚不可摧,一无是处。

上周五,建成于2002年的美国驻突尼斯使馆,虽然位于郊区,还是成为了示威者冲击的目标。使馆越是建得偏僻,袭击者就越能清楚观察进出其中的人。

图片来源:互联网

2010年以来 驻伦敦大使馆:在美观和安全之间挣扎

在美国驻巴格达使馆因造价昂贵、过于戒备森严遭到痛批之后,美驻外大使馆的建筑理念发生了改变。强调都市风格和建筑美学的方案再度受欢迎。

2010年美国国务院拿出了一份名为“卓越设计”的方案,强调良好的建筑结构、环保节能,具有都市风格。其中一个设计原则体现了一种新的方向:“只要有可能,大使馆应选址在市区,这样大使和其他外交人员可以为所在城市作出一些贡献。”

这份方案以这样的话开头:“建筑无疑也是政治艺术,它忠实地体现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政治价值取向。很显然,我们应该用一副开放和毫无畏惧的姿态面对那些躲在暗处的人。”

但新的设计理念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纽约时报建筑评论作者尼古拉·奥罗索夫针对新的美国驻伦敦使馆写了一篇措辞严厉的评论。在这篇名为“一座新堡垒,不对,是大使馆”的评论中,奥罗索夫写道,这座建筑在美观性和安全性的平衡问题上挣扎。“没有哪座工程比大使馆更能显示出这个国家一个矛盾的选择:在攻击性的基础上向他国展示自己友好、民主的形象。”

“卓越设计”能否按原样实行还有待讨论。《时代》杂志驻外记者马克·麦克唐纳认为,这次发生在开罗和突尼斯的事件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建设大使馆的思路,安全性将会优先考虑,大使馆“相对于软实力,会更多地展示硬实力”。

使馆建筑无疑也是政治艺术,它忠实地体现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政治价值取向。很显然,我们应该用一副开放和毫无畏惧的姿态面对那些躲在暗处的人。

驻北京大使馆: 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兼容

在过去十年里,最能体现美国驻外使馆建筑风格的是该国驻北京大使馆。它的选址位于市中心的非闹市区。设计师克雷格·哈特曼表示,该使馆设计中反映了美国的文化、设计及政治观的同时,亦呈现出对中国悠久丰富文化的尊敬。连接各建筑有荷塘、假山、小桥、竹林等景观。哈特曼说,这样做是希望在设计中可以传达真诚正直、积极乐观、开放的美国精神“我希望表达出和谐的理念。我们并未设计成城市天际线中抢眼的一栋或两栋摩天大楼,取而代之的是将其设计成为多栋优雅的低层和中层建筑。”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外交驻外建筑美国使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