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你不知道的中国驻外使馆

中国驻英大使馆:130多年没换地儿

位于伦敦波特兰大街49至51号的一座楼房,每到周一至周五,楼上都会飘扬起一面五星红旗。从清朝建立的中国第一个驻外外交机构,到如今的中国驻英使馆,这座英国18世纪的典型建筑,见证了中国外交一百多年风云变幻。

130多年前,因“马嘉里案件”而受英方勒索的清政府,派通晓洋务的郭嵩焘赴英道歉,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驻外外交机构—中国公使馆。20年后,孙中山曾被诱捕至此,几经周折终于脱险,事后他写下《伦敦被难记》一书。此次历险轰动英伦,也使这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树立起在西方世界的声誉。

1950年,英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但因朝鲜战争爆发,双方建交谈判陷于停顿。好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总理周恩来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以罕见的智慧达成双方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共识,清王朝的公使馆原址也由此转变为新中国的驻英代办处。

文革期间,1967年,北京造反派火烧英国代办处,酿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外交事件。而在伦敦,华人华侨担心英人报复,也发起护卫中国代办处的行动。

这样的荒唐事发生5年之后,中英最终在1972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代办处也正式成为中国驻英大使馆。自此以后,一个个历史性时刻开始在这里频频出现。

一个国家的驻外外交机构130多年间,竟然没有改变过地点,这在世界外交史上极为罕见。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新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

到过莫斯科的游客都知道,莫斯科有一处可远眺全城的名胜叫麻雀山,过去叫列宁山。这里方圆数公里,春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秋冬红叶飘零,白雪压枝。脚下的莫斯科河和山上的莫斯科大学主楼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绝美的俄罗斯风景油画。中国人喜爱的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词作者、著名诗人马杜索夫斯基从麻雀山得到的灵感创作而来。

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就坐落在麻雀山附近。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中国驻俄大使馆见证了中国与苏联及俄罗斯数十年的风雨历程。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并互派大使。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年10月20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了“国字第一号”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原国民党政府1933年12月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翌年在莫斯科建立大使馆,馆舍是当年苏联赠送给孙中山先生的—幢18世纪的别墅式建筑。1949年,这里成为新中国的首个驻外大使馆。

今天的中国驻俄大使馆位于莫斯科友谊街6号,馆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占地十数公顷,是外国驻俄使馆中最大、也是最漂亮的使馆之一。

中国驻美大使馆:规模最大的中国驻外使馆

2008年7月29日,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建成前夕,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率先揭开了神秘面纱。与空间不足的旧馆相比,这一占地一万余平方米的建筑群堪称“庞大”,刷新了

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外国使馆纪录。

新馆位于华盛顿西北角国际中心的“第二使馆区”,距离白宫约6.4公里。整个建造过程历时3年,全部由中国工人完成。这让代表美国45万工业、纺织业和旅店业雇员利益的联合工会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莱文森有些不平:“太过分了,当美国正处于不景气和中国进口涌入时,中国人应该用美国工人。”

前助理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说,中国对大使馆施工的严密控制,可能是受到历史上地缘政治对手间刺探情报活动的刺激。与当年因临时选址而相对寒酸的旧使馆(“温莎公园”旅馆)相比,新使馆显出“大国气派”。这群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父子联合设计的建筑,被舆论认为是“一个用钢铁和石头构成的物质宣言”,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崭新的中国形象。

美国媒体评论道:“流光溢彩的新馆舍取代曾经做过饭店的低矮、不起眼的红砖建筑,这种变化凸显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不断上升的地位。”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已盛不下那么多人了

从参与筹建中国驻法使馆到后来出任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在法国前后度过了24个春秋。

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自1967年收回属于中国国家财产的原民国大使馆馆舍后,巴黎第八区乔治五世大街11号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成为代表全体中国人民主权和尊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驻地。后来中国还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马赛等城市分别设立了总领馆。

据蔡方柏透露,建馆初期他们主要做的有两件事情,一个是驱蒋,把台湾驻在巴黎的外交人员赶走。“经过努力,法方向台湾方面表示说,北京的外交人员到了,你们的整个外交机构就不再履行职责起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台湾方面宣布同法国断交。”第二个任务就是买房子,得有一个安身之地,大使来了不能住在旅馆或公寓里。“后来我们买了一个别墅,就是现在的大使馆官邸,在巴黎出凯旋门西边一点。”

数十年间,随着中法双边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中国驻法使馆人员和机构编制不断扩大。分管领事、经贸、文化、教育、科技、武官等事务的主要职能部门,因办公场地不敷使用,逐渐迁出了乔治五世大街11号大楼,另觅新址办公。目前,大使、公使等主要使馆领导及使馆政治处、办公室仍在这幢四层高的大楼内办公。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中国使馆外交驻外使馆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