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张允圭:以生动气韵,应物之象形

韵生同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张允圭

能否介绍一下您的求学和工作经历?

张允圭:建筑行为教授给人的道理都是从“文化交流”中获得的。为了完成创造性、实验性的作品,工作环境和思维需要保持一致。因此,保证学生设计工作室和韵生同建筑事务所之间同样的结构和工作质量十分重要。大学内的工作室存在的意义不能仅仅止步于为建筑学子提供业余工作条件。从根本上来说,我在学校时期主要从事的是和学生一起研究首尔的城市化以及设计工作室管理工作。城市研究时期成为积累基本素材的过程,为创造新的建筑形式和城市观念提供了条件。而这种实践和尝试是非常值得研究学习的,但韩国建筑事务所却鲜少问津。设计工作室的实验性管理和研究是联合学术性与专业性的有效方式。有时,会影响我不时更新的建筑基础。

作为国民大学的教授,您的专业学术研究方向是什么?

张允圭:建筑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设计过程、理论研究甚至哲学都应和谐共存于建筑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通过哲学建筑理论和城市研究形成自己的建筑理论。因此,我和国民大学的学生一起开展的研究工作就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2005年,一本名为《复杂》的理论著作出版;书中主要涉及的是基本的建筑态度,并由此书衍生出《交流》一书。近期,《韩国当代建筑的新视野》和《韩国当代艺术家系列》也得以出版发行。新的建筑形态应该通过有建筑理论支撑的设计表现出来。

除了建筑师之外,您还涉足其他艺术领域的管理事务,您如何实现两种身份之间的平衡?

张允圭:我希望韵生同建筑事务所能够屹立在文化产业链的中心环节。Jungmiso画廊是为韵生同建筑集团和年轻的实验建筑师服务的。因此,画廊形成了基本的结构,为维护建筑师网络服务,扮演“空间协调者”的角色。韵生同建筑事务所与众多艺术家保持良好互动,形成不局限于建筑领域的交互式结构。建筑师的注意力不能仅仅集中于建筑本身,艺术的进步方式和同时代其他价值观念的新发现也亟需关注。这也是经营Jungmiso画廊的原因之一。我希望借由建筑与艺术和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创造新的空间和建筑。

建筑原动力——新鲜感、神秘感、Clip城市、百科全书、综合体、反应物

能否请您谈一下“韵生同”事务所名称的来源?

张允圭:“韵生同”得名于中国古代的“绘画六法”,取自“一曰气韵生动”,寓意是欢快、律动、生机勃发。这与建筑态度不谋而合,建筑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空间,而不是呆板的建筑物。通过这个名字,人们也能将创新和进行建筑实验铭记于心。

您如何看待韩国建筑师技艺高超、视角精准的诸多特质?您独特的设计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张允圭:韩国的文化习惯是能够快速地消化吸收多种技术和设计。因此,当代韩国建筑师都多才多艺、能力卓著。然而,深入的思想、建筑方法论甚至是现代韩国建筑师的东方情节却无法得以延续。如此一来,我不得不形成自己的哲学思考,而建筑细部制作和材料意识的培养十分困难。起初,我的建筑思维颇具神话色彩,在付出诸多努力和尝试之后才逐渐成形。我希望建筑能够体现整体性,实现新的建筑定义。用几个关键词概括我的建筑原动力就是新鲜感、神秘感、Clip城市、百科全书、综合体和反应物。同时,为创造前沿建筑付出的永不停止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以及想象力也是推动我不断前进。我相信,建筑从本质上而言可以融入其他相关领域,使人耳目一新。从传统空间的概念或限制空间的概念出发,质疑包括物理元素在内的所有部分,发现迄今为止前所未有的多种建筑部分迫在眉睫。同时,通过几个案例,比如空间和形式实验、项目转化和建筑价值的文化渗透,人们一直迫切渴望创造更多形态多样的建筑,并从未改变。

“Clip城市”的理念从何而来?

张允圭:“Clip城市”的理念和制作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的工作过程相同。它来自于我所生活的城市——首尔。首尔揭示了一个城市从古至今复杂的发展面貌。之所以将城市和建筑冠上复杂之名也源于这一现象。当代建筑和古代宫殿和谐共存,多种生活层面在首尔生根发芽。同时,这座城市还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深刻的发展变化。首尔没有被任何单一元素限定,各种层面的活动在同一个地点交错进行。我认为这种现象揭示的可能性就可以被解读为“Clip城市”。它意味着首尔不只有一种形态,而是由无数层面和多种元素交织形成的。“Clip城市”提供了不同的项目视角,并扮演了创造新的城市概念的角色。通过调查,“Clip城市”研究移位,将城市划分为小区域。通过城市调查和分析,其对未来社会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前景和方向都有指导意义。其中,有一个项目完全依据“Clip城市”的理念完成。采用层压形式,将首尔划分为各个部分,并进行重组。水平街道和广场分布在建筑外围,同时建筑还提供了垂直、水平和三维广场。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令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活动的流动装置、活动和文化内容给市民带来全新的感受。建筑过程中充满了实验性和颇具未来主义的变化。

韩国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小而精”,集功能和美学于一身。能否以您的项目为例简单说明?

张允圭:保证建筑形式美观的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十分重要。有时,建立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皮肤之间恰如其分的关联是项目成败的最终决定因素;而有时候通过外部皮肤即可对内部项目有所了解。举例来说,在“光州亚洲文化中心”项目过程中,街道和广场被空间化,表明舞台被设定为新的文化集装箱。内部空间的功能和实体的街道部分使内部空间和建筑表皮融为一体。用于举办各种活动的外部空间自然转化为景观和庭院。

在设计Yeh画廊时,您将一座常见建筑物的表皮转化为立体概念。这是否解释了您曾经所说“视线在创造和建筑之间徜徉”?

张允圭:如果说原有建筑的表皮是二维的平面帆布,那么Yeh画廊中设定的帆布则是介于三维和隐藏在平面皮肤之下的新编码之间的立体皮肤。这是由普遍的墙向立体概念转化的一次尝试。在Yeh画廊中应用的“表皮景观”的概念是“表皮转化为空间和媒介”。“表皮景观”的幕帘成为媒介,提供展览信息,或者作为巨大的帆布,将游客引至外部展览。“表皮景观”空间还提供了穿透多层表皮的趣味体验。游客可以感受内部空间,发现隐藏在墙壁中的新空间。我认为建筑师的角色就是设立建筑概念,同时提出可行性结构和方案,而不是止步于绘图。Yeh画廊的优越性还体现在实现了建筑造价和结构类型之间的平衡。这对于同时满足建筑师和业主的愿望十分重要。

在将一个普通样板间改造成为文化综合体时您曾经说过,“在修复过程中,不能将其视为一座大厦,而要将其改造为一件艺术品”,您怎样看待建筑和艺术之间的结合,怎样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张允圭:艺术和建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举例来说,在克林文化综合体项目中已经模糊了艺术和建筑的界限,是建筑向艺术转化的一次尝试和一个范例。事实上,城市居民认为克林是环境雕塑,并非建筑。人们进入其中,体验环境雕塑的内部空间带给人的感受。此时此刻,建筑空间和艺术雕塑的融合可以被明确感知。当代建筑移植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技术和媒体设备等不同领域的优势,化为己用,开启了艺术和建筑之间的新型交流互动模式。当代建筑由新框架组成,融合空间、结构、材料、表皮和景观。新的建筑形态呼之欲出,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加速了这一过程。而这种趋势不仅限于建筑领域。各个不同领域的融合和互动代表了当今社会的状态,形成了社会文化结构。哲学提倡各学科的融合是互补的关系,而艺术探究的是超越本身学科之间的新的结合方式。艺术和建筑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转变,因此尤为引人入胜。

社会课题的关注价值

您怎样看待中日韩三国的建筑?

张允圭:在面对三国文化和艺术作品时,我认为“求同”比“寻异”更加重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韩两国的艺术在风格和诉求上存在许多相似点。目前日本的年轻建筑师特别关注研究最小化空间,而中韩两国建筑师则在竭力探寻建筑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从北京和天津的建筑中我领略了中国建筑的无限可能。中国建筑正经历着惊人的建筑革新。我也希望能在中国实现自己的建筑构想。此外,“东方特质”在中国新的可能性的研究创造了轰动。这也与我近期的建筑研究不谋而合。

您如何看待中国建筑实践?您对于和中国的合作有何期待?

张允圭:毋庸置疑,现当代的亚洲建筑在历史上受到西化环境和空间的影响。亚洲文化中的很多部分受西方文化侵蚀,遗失了许多传统的东方哲学和精神价值。这一现实在韩国建筑中体现得似乎尤为明显。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建筑人的严谨、热情和无限动力,中国建筑机构为开展建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坚实后盾。更加重要的是,建筑机构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支持,还将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关注社会课题,为建筑发展和城市进步创造机会。对我而言,这是与中国交流的最大价值所在。

在社会一体化急速加剧的今天,您认为成功的建筑会如何影响并最终决定未来建筑的发展?

张允圭:建筑是公众生活的一部分。公共建筑发挥着基础设施的功能。当闲置的场地改变了城市,这不仅代表新建筑的简单转化,更重要的是契合了城市再生的概念,即将废弃土地和荒废的城市转化为新生地点,通过振兴工业、经济、文化和环境,实现城市复兴。同时,意味着为现存城市提供新的建筑环境和项目。城市复兴不是简单的利用建筑翻新将城市装扮一新,还要求有健全的流通系统,改造城市环境。建筑师应将所有项目考虑进来,为复兴建筑的社会角色创造良机。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韩国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