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何镜堂作品展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

何镜堂简介

何院士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两观三性”的建筑哲理和创作思想,创建了全国建筑学界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了全国一流水平的建筑创作团队和学术研究群体,主持设计了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引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走向国际先进水准。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何院士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

一、学术成就

1:创造性地提出“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该理论成功指导了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团队在国内不同地区的建筑创作和规划设计实践,屡获佳绩,在建筑界得到广泛认可。以该理论为基础,何镜堂院士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专著5部。

2:何镜堂院士作为卓有影响的建筑大师在设计实践领域取得突出成果,主持设计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

何镜堂教授20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或复杂的工程有200多项,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8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4项;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何镜堂教授因此获得了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二、人物履历

1、学习简历

1961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五年),

1961年至1965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攻读研究生。

2、工作简历

1965年至1967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

1967年至1973年,在湖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

1973年至1983年,在北京轻工业部设计院工作,

1983年调入华南理工大学。

1992年晋升为教授,

1993年1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199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2004年任学部常委。

3、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

广东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建筑学会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主任

广州市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市建筑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国家大剧院专家组成员

4、荣誉称号

2000年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建筑特点

2010广东十大创新人物

2010广东十大新闻人物

2010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智慧东方——2010中华文化人物

2013年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工程建筑大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