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小中见大

——我读方塔园“何陋轩”

方塔园“何陋轩”

记得第一回接触方塔园“何陋轩”,是在1986年的下半年。那年我有幸成为冯先生的弟子,开始在冯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先生嘱我制作一个一比一百的“何陋轩”模型,籍以表达他对于“何陋轩”以及周遭环境的完整想法。那个时候做模型,没有机器,全靠手工,由于“何陋轩”的材料和结构都比较特殊,所以前后用了近半年时间,几经修改,才告完成。就在这半年之中,我不仅几次跟冯先生去“何陋轩”工地,而且还在冯先生指导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这一方小小的模型,得以“小中见大”,逐渐对“何陋轩”的设计有了些许自己的解读。

冯先生一直认为,中国文化对社会和谐的追求,结果却往往表现为对个性的压抑。从开始起,“何陋轩”处处都在表达一种独立意识,不仅建筑整体意象被刻意与方塔园中其它建筑拉开距离,而且从建筑各部分到各建筑元素连接节点的处理等等,均力图表现以各自独立为前提的连接关系。例如,茶室与厨房在形式、结构与材料上各自独立;又如,做弧墙的时候,冯先生强调,每片墙都应该是单根圆弧的一段,两片墙之间先形成缝隙,然后再以矮墙相连;再如,对植物的配置,也是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如围棋黑白子般各自成“势”,一年四季方能形成丰富而互异的空间开阖关系。在我看来,建筑界多受关注的“建构”理论,表现在形态上,其实也是力求在建筑构件的独立性基础上,表现巧妙而清晰的连接,构建“可拆分”的建筑。

“何陋轩”的平台与竹构各为独立而完整的系统,互成角度;由于平台铺面是刨平后打磨的青砖,十分易碎,因此,竹柱最好落在竖铺的砖条而非平铺的砖面上,这在模型制作中尚且十分不易,更不用说实际建造了。经过仔细推敲,绝大多数竹柱都立在了砖条内,冯先生喻之为:“表面的随意性与内在的精确性结合”。冯先生十分欣赏东坡名言:“反常合道为趣”,力图以理性精神去追求“气韵生动”的浪漫艺术趣味,这不仅体现在“何陋轩”,也凝聚于他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提炼的“缜思畅想”学术精髓之中。

冯先生用“形、情、理、神、意” 五个字,从艺术的演进和共存关系的角度,概括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历史发展脉络;其实,这五个字,也是读解“何陋轩”的最佳切入点:寓情于空灵飘逸,藏理于风骨神韵,表意于竹间池际。而冯先生正是凭籍思想的巨大力量,穿透了那个艰难时代的重重雾霾,通过小小的“陋室”,构筑起一个中国现代建筑的历史坐标点。

黄一如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原载于《冯纪忠和方塔园》2007年12月)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