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张强:改变城镇化模式才能消灭城乡差距

2014年2月15日,以“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在北京召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强作主题演讲。他认为,改变中国城镇化的模式才能消灭城乡制度因素差距。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张强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觉得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这两句话,体现了新一代经历过下乡知青经历的领导,对于中国乡村和中国城镇化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其实我们的城镇化不能把村、乡划掉,这个大家有共识。所以中国就创造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概念,叫做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认为第一,城乡一体化是目标,城镇化是路径;第二,城乡一体化关键是有一个“乡”字,而城镇化容易让人们理解把乡村划掉。

所以我们的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在中国非常有用的,代表将来城乡发展趋势的重要概念。从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我个人认为城乡一体化根本上是要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消灭什么差距?不是消灭一切差距,而是消灭由制度因素而导致的这种差距。显然中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是由于制度的差别导致了城乡之间各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我们的城乡一体化消除的主要是制度方面带来的各种水平差距,我们将要保留的差别主要是景观的差别、文化的差别、观念的差别,另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差别,土地所有制之间的差别。

怎么样消除这些因为制度因素影响带来的水平差距,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中国城镇化的模式。所谓新型城镇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模式方面的转型,模式的转型究竟是什么转型?我个人认为就是要改变过去人随地转,土地、户籍、服务和社区转型的联动的模式,我叫它人随地转、多环联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转变必然导致出现集体土地上的城市型产业和城市型社区,也就是我所说的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城市,我认为这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和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这个转型到底怎么实现?现在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从实践上要把小城镇的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我们最近给北京市提出一个建议,必须把类似国外的1000人或者2000人的大型的村庄纳入到小城镇建设范围,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城镇建设和乡村建设的结合。

第二,从理论上我们要适应工业化即将进入的比较高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对于城市和乡村的概念恐怕需要调整。如果概念不调整,我们很多的理论问题就不能解决。

第三,从法制上、政策上,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承认自改革以来,中国农民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城镇的伟大的创举,我认为这个法规必须要出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就解决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根本的一个理论障碍和制度障碍问题。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镇化模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