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日本小户型住宅的形成机理及其特点

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强调,“小户型是中国住宅必须发展的方向,日本集合式住宅是小户型的典范”。随着“国六条”的出台,五合国际(5+1 Werkhart International)在纵 观日本集合住宅发展历史、研究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总结集合住宅的建设现状,从中归纳 出日本小户型住宅的一些主要特征,希望对我国住宅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日本小户型住宅发展历史     

日本小户型住宅起源于战后伊始。当时,日本的 1700 万户中约有 420 万户缺房,为了 在短期内缓解住房短缺的问题,日本政府建造了大量集合住宅,其中大部分为面积在 40— 90m2 不等的小户型。最初的标准设计方案是在 1949 年提出,最有代表性的是面积只有 40 m2 的公营住宅标准设计 51C 型,成为该时期住宅设计的原型。1953 年前后,社会经济 水平有所提高,新一代建筑师们提出了 nLDK 型方案,即以 L(起居室)、D(餐厅) 和 K(厨房)为住宅的基本要素,以起居室为中心,布置各房间,连接 n 个卧室。这种类型 的住宅通过标准化构件的设计和推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降低了造价,使大量生产和普及推广 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住宅紧缺问题。由于卧室面积和个数的可变,可衍生出不同 的类型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很受居民们的青睐,这一形式直到现在仍为日本城市住宅的 主流。  战后初期直至 70 年代的日本都市集合住宅,是集约化、快速化和产业化的住宅工业的产物, 在标准式样的指导下制造出单调、庞大、重复的都市住宅空间。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人们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反省与探讨。年轻一代建筑师在日本集合住宅设计领域里进 行了大量新的尝试,住宅由高层转向低层、由单纯注重住宅面积大小转向高标准的居住环境、 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面积转向品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生活形式的 多样化。于是在原有户型体系中添加各种新的概念和功能,出现了多样性的住宅类型,主要 包括工作生活一体型、特殊功能型(如ɑ room)、旅馆型、多代居、迷宫型、多彩型、街道 型七种新兴户型。  

  二、日本小户型住宅发展现状与特点   

1.小户型仍是日本集合住宅的主流户型 目前,日本集合住宅由政府、“住宅公团”及开发商 进行开发,多为租赁形式。除市中 心的部分高层住宅外,以低层和多层为主,呈现低层高密度的特征。日本小户型集合住宅主 要为大城市中的工薪阶层和青年家庭服务。此类住户的基本家庭结构为 2—3 口人的核心家 庭模式,因此,三室户成为集合住宅的主流户型。为节约土地、争取较高的容积率,日本集 合住宅的户型平面多为瘦长型,总面宽较小,三室户为 8m 左右,而进深相对较大,11m— 13m 左右(不含阳台和走廊)、户型面积一般较小,在不计阳台、外廊等公共面积的情况下, 三室户面积为 80m2 左右。与我国目前的主流公寓式住宅比较。  

2.平面布局相当集约、高效、科学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而今,其住宅平面 和户型结构设计已逐步趋于成熟,达到了集约、高效、科学的布局。在总体布局上,除了普遍采用大进深、小开间、单面 外廊、公用电梯楼梯的布局外,还采用日影斜线法津精确控制建筑日照间距,建筑层高控制 在 2.6—2.8m,以降低建筑总高度,减少建筑间距。日本的建筑师们认为这样节约出来的土 地可以用作城市公共绿化、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从而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大进深、小开间的矩形平面节地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带来套内自然采光、通风不好的 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一般会把对自然采光通风要求不高的卫生间、厨房、贮藏室等放在 中间暗的地方,采用水平式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而将客厅、卧室等布置在靠外墙一侧。      在平面布局上,日本的集合住宅由于外廊式结构,多从北侧入户,户门往后退 2m 左右, 与公共外走廊中间形成一个“小院子”,水、电、煤气表均设于此,方便查抄。户型平面呈 “十字形”,即:户型中间为走廊,入户后是“玄关”,设鞋柜、衣柜;顺道往前,卧室靠近 住宅入口玄关附近,沿走廊两侧布置,并不强求南向;住宅中部一般为卫浴空间和厨房(厨 房不要求必须对外开窗);起居室则位于最南端,一般与餐厅相连,共同构成餐起空间;和 室作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间,一般与起居室相邻设置,推拉门可以打开、摘下,其空间 可间接采光而不必直接临窗,从而节省了面宽,空间得到高效利用。

而且,很多情况下,卧室开间很窄,为 2.4—2.7m,白天卧具放在壁柜里,睡觉时刚好可以 搭一个人的地铺;户内分隔墙采用木龙骨,面层为复合材料和壁纸,总厚度为 70mm,虽然 隔音不好但户内空间可以更大一些。阳台进深也较小,为 1.5m 左右,邻户阳台之间的分隔 墙上留有洞口,在突发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做人员第二疏散口,平时用类似硬纸板一类 的不燃材料封闭起来,用力撞击可碎。每层尽端的阳台地面设有垂直避难口,平时用金属板 盖着,打开盖子内藏折叠式悬梯可自动向下伸出,往楼下疏散。通过这样各方面细微的考虑 和设计,在集约的空间下实现了科学的布局。 

3.住宅建筑立面以横线条为主 日本的集合住宅主要为框架结构,基本形式以外廊板式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高塔。日本集合住宅因消防法规的要求,户间的阳台须相互连通(以便在紧急的情况下打破隔板从邻 家出口避难),特别是高层住宅,往往在正立面造成连续的横向线条;又因其多采用外廊式 的入户方式,使得其背立面也以横向线条为主。日本气候潮湿多雨,外立面多采用

柔和色调的瓷砖饰面,立面效果较为清雅,与城市灰白色基调的公建相互协调。  

4.户内空间结构呈现实用化、人性化、细分化、灵活化的特点。

其最新户型的主要发展趋向为:实用化、人性化、细分化、灵活化。在空间布局上日本  住宅的主要特点为:餐厨相连、餐起相通、卫浴空间分区设置、储藏空间灵活分布。

(1)餐厨相连、餐起相通日本的饮食习惯清淡,烹饪以蒸煮、凉拌为主,很少作煎炒等油烟较 重的菜肴,因此,其厨房多为开敞式与半开敞式,半开敞式的厨房通过窗与餐厅及餐桌相连,方便传递食品、物品,与客厅也很相近,这样的设置保证了使用上的相对独立,又可以使空间在视觉上连为一体,便于主妇在做饭的同时照顾到在起居室的家人和在阳台玩耍的儿童,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

(2)卫浴空间分区设置

日本户内卫生间常按使用功能细分为洗浴、化妆、如厕三个各自的独立空间。  一般的情况,日本的一户住宅内只设一套卫生间。如厕空间面积较小,常为1m2 左右,内 部仅设一恭桶和一小型洗手池。有时,洗手池与恭桶的水箱合为一体,进一步节省了空间。 洗脸间内设洗手盆与洗衣机,一面与浴室相连兼作浴室的更衣间,一面和厨房相近或穿通, 成为家务室,使劳动流线近便。日本人重视洗浴,淋浴花洒和浴盆同在一个空间里但分开设 置,形成独立湿区。日本人一般先淋浴后泡澡,洗浴时间很长,但因浴厕分开置、减少了相 互干扰。

日本的住宅面积虽小,但储藏空间丰富,且设置位置考虑周到、分类明确。日本住宅多采用框架结构,室内较少承重墙,轻质的隔墙、推拉门与壁柜等储藏空间结合设置,灵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间。此外,储藏空间的设置位置充分考虑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就近储 藏的原则,鞋帽、被褥、衣箱、杂物等都有相应的位置和专门的储藏空间,使得各房间取物 方便又很容易保持整洁。

三、小结      

总的来说,日本小户型住宅通过合理科学的平面布局和设计实现了空间的集约与高效利用;他们将节省的土地用于基础设施与公共休闲空间的建设,使居住环境质量提升。 同时在室内设计上,重视空间的流动和视线的贯通,户型面积虽小,但空间相互穿插的巧妙 设计,使得室内空间显得极为丰富,做到了小中见大;再加上厨卫空间的合理细分、储藏空 间的灵活化设置,使住宅空间的利用率高、舒适度也大大提高。五合国际认为,这些对于我 们设计小户型和经济型户型,非常有借鉴价值。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