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福建土楼

中文名称:福建土楼

英文名称:Fujian Tulou

福建土楼于200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福建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内陆地区,距台湾海峡120多公里,由15世纪至20世纪建造的46座建筑组成。建筑散布于稻田、茶园和烟田中。土楼即土制的房屋,高数层,建筑平面呈内向性的圆形或方形,每座土楼最多可居住800人。建造土楼是为了满足防御需要,建筑围绕着中心的开放式庭院,出入口只有一个,而朝向外界的窗口都开在一楼以上。因为整个宗族居住在一起,土楼成为了村庄单元,也被称为“小家庭王国”或“喧闹的小城市”。土楼的特征是高大坚固的泥墙、瓦顶和宽大的出檐。大部分精细复杂的结构可追溯到17和18世纪。土楼里的房间是垂直地分配的:每一个小家庭拥有一列,通常是每一层有两到三个房间。与其朴素的外观不同,土楼的内部非常舒适,通常装饰华丽。土楼是建筑传统和功能相结合的独特范例,是一种特定的群体生活和防御性组织的重要实例,并且,从与其环境的和谐关系来看,土楼也是人类聚落的一个杰出典范。

概况

福建土楼是中国东南山区土楼中最具代表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土楼代表。建于13 至20 世纪,坐落在肥沃的山区谷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土楼作为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构造奇巧的防御型建筑,是一种适应特殊要求的聚落方式的非凡体现,历史悠久、沿用至今。土楼及其相关联的大量文献史料,全面展示了7 个世纪以来这种奇特的生土建筑艺术的产生、创新和发展。土楼构造精巧的内部空间,装饰精美,满足了社区生活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以一种独特的形式体现了一个高度成熟的社会在一个偏远、近乎不适宜人居的自然环境中的发展过程。体量巨大、造型奇巧的土楼与其景观环境间的关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和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和谐之美。

符合标准(III):福建土楼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和重大社会变迁与动乱中,植根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民族传统基础之上的防御型建筑文化传统的独特见证。

符合标准(IV):福建土楼在建筑体量、传统和功能上,体现了一个特殊聚居社会在一个相对广阔的区域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非凡应对方式。

符合标准(V):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和“风水”建筑规划学说,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互相可持续依存,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福建土楼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