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中文名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英文名称: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入选时间:2011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 (ii)(iii)(vi)

地理位置:N30 14 15 E120 08 27

遗产编号:1334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简介: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具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地理特征。自古以来,它的美丽就名扬天下,并为众多文学艺术作品所称颂。众多古寺宝塔、亭台楼阁、桥涵堤岸等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使西湖变得更加美丽。自南宋起,西湖十景被认为是“天人合一”最理想、最经典的景观体现。西湖这一文化景观将中国景观美学的理念表现无遗,对中国的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西湖文化的关键点在于仍然能够激发人们“寄情山水”的情怀。

西湖的自然山水以“秀美”而著称,湖水与群山紧密相依。低缓的群山呈马蹄形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层叠而舒展,天际线柔和委婉,群山环抱中的湖水盈满平静。旖旎的湖光山色激发了中国古代文人无限的创作灵感,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题材,也是历代诗词文学的描写对象,西湖自然山水由此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西湖水域原为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后在长江和钱塘江的大量泥沙冲淤下,逐渐变为泻湖。在城市水源补给、生态调节以及供人观赏休闲方面,西湖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体现了人类聚居地选址、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科学性。全湖被孤山、白堤、苏堤划分为五个水面,形成“湖中有湖”的格局。沉静而优雅的湖水,是联系周边诸多人文景观的重要纽带。

西湖群山是因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古泻湖周边的褶皱山,峰峦层叠起伏,自然风光秀美,也是西湖的重要水源。两千多年来,随着西湖东岸的人类聚居和城市发展,西湖周边的群山也逐渐受到开发,成为文人名士的游赏、居住地和佛、儒、道等文化和宗教活动的开展地,西湖群山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西湖文化景观重要的组成要素。

依傍于湖山之侧的城市,与湖山形成了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西湖的湖、山、城整体的景观空间特征,呈现出人与自然的独特的整体感和亲和感。西湖的山水空间所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征,高度契合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山水模式,而被历代推崇为反映中国山水美学思想的典型景观和山水人居的典范,维系和传承千年。

西湖“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是由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以及它们所构成的西湖水域共同组成。这种以堤岛分割和组织空间的方式,是中国景观设计中营造适度的景观空间尺度的重要手法,并融合了中国江南特有的湖堤景观风貌,形成了西湖代表性的景观格局特征。
  苏堤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轼所建,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整个西湖,全长2797米,上有六座始建于北宋的单孔半圆拱石桥。白堤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时所建的东西向的长堤,全长987米,白堤上的断桥是西湖的著名景观。小瀛洲位于湖中部偏南,全岛呈“田”字形,亭阁掩映,花木葱茏。岛上的“三潭印月”是西湖的标志性景观。湖心亭位于湖中部偏北,为圆形小岛,岛上的清代亭阁建筑体现了水中亭岛给人的仙境飘渺审美感受,以及夜晚游赏时空旷平静的夜空和湖面引发的心性净化升华。阮公墩位于西湖外湖中,植被繁茂,是野生鸟禽的栖息地。

 形成于南宋的“西湖十景”,是西湖人文山水景观的集中体现。
  “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是以苏堤的长堤六桥、桃红柳绿为主题的跨湖古堤景观。全堤以“六桥烟柳”和桃柳相间的植物景观特色著称,当春日的拂晓晨光初启,宿雾还未散去,苏堤上垂柳轻拂、桃花绽放,满堤红绿间错、景色如画。沿堤走去,西湖景观如画卷般渐次展开,小瀛洲、保俶塔、丁家山尽收入眼底,湖西诸山峰峦叠嶂,出没于烟波之中,如入仙境。因此,苏堤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曲院风荷”则以夏日于湖边小院观赏荷花为主要特色,荷花盛开时的碧叶红花、悠远香气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审美情趣。

“平湖秋月”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之一,以观赏诗情画意的西湖秋月之夜为主题,当秋高月明之时,高阁凌波,水月相融,置身于月光笼罩之中,产生身处月宫之上的幻境。“断桥残雪”则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每当瑞雪初霁,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因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的主人公相识于此,因此断桥亦拥有爱情象征的意义,并成为西湖诸桥中最出名者。

“三潭印月”以月夜在小瀛洲赏月,引发禅境思考和感悟为主题。三潭原指北宋时西湖中为限定水域禁植区所立的三个标志石塔,月明之时,三塔与湖水、明月共同构成的相互映衬的景观。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一无二的水景特色,配以翠柳、荷花、红枫、木芙蓉为主的传统植物品种与亭阁建筑,构成了四季色彩绚丽的景观。月夜“三潭”点烛之际,更能触动天月、水月、塔月与心中之月交融关照。这一景观是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因此成为杭州西湖景观最经典的标志。

“花港观鱼”以在私家宅院的山、池环境中观赏花、鱼等特色动植物景观,体验自然的勃勃生机为主题。“柳浪闻莺”以观赏滨湖的柳林景观为主题。“双峰插云”以观赏南高峰、北高峰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雷峰夕照”以日落时位于山巅的雷峰塔剪影为观赏特点。“南屏晚钟”以南屏山北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特点。 

自古以来,西湖周边融汇了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关联的文物古迹,使其形成了特有的景观吸引力和文化魅力。

西湖一带的佛教信仰由来已久,五代吴越国时期,历代吴越国王笃信佛教,在西湖周边建立大量寺观塔庙,并在烟霞洞、石屋洞、飞来峰等开凿石龛佛像,使杭州地区拥有“东南佛国”美誉。宝石山上的保俶塔是西湖标志性的佛教建筑,塔身修长挺秀,有“保俶如美女”之称。钱塘江边的六和塔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的杰出代表之一,取“天地四方”之意,是吴越国国王为镇压钱塘江潮水而建造的佛教建筑。净慈寺是吴越国时期始建的佛教建筑群,时为西湖周围300多座寺院之首,见证了杭州地区在10~13世纪时作为“东南佛国”的显著地位。灵隐寺始建于东晋,是杭州地区最早的佛教建筑群,迄今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灵隐寺外的飞来峰造像以元代藏传佛教造像最为突出,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儒家文化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重要内涵。儒家的忠孝文化传统,以及重文、重学传统影响下的藏书文化传统、书院教育制度等,是“西湖景观”承载和反映的重要儒家文化元素。岳飞墓(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忠孝文化传统的楷模、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墓,作为人们祭祀、悼念与接受爱国教育的场所,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教育基地,对后世的中国人产生普遍的教育意义。文澜阁文澜阁是我国唯一保持着书、阁共存的清代皇家敕建《四库全书》的著名的藏书楼,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藏书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道教文化是西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南北两面的群山中多座山脉为道教文化胜地,现存多处道教文化遗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抱朴道院,东晋著名道家葛洪(号抱朴子)曾炼丹于此。此外,城隍山、紫阳山、玉皇山上都建有重要的道教宫观。
  杭州历史上曾经是吴越国和南宋的国都,许多史迹留存至今。钱塘门遗址是12~20世纪初杭州城西城门的遗址,是南宋都城临湖的三个西城门之一。清行宫是清代多位帝王出行西湖时的居住之地。

西湖也是历代文人寄情山水之地,他们留下了大量的事迹典故和传世名作。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隐逸诗人林逋曾筑庐舍于西湖孤山,隐居二十余年,日以赋诗作画、栽梅饲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近代名人孙中山、林语堂、柳亚子、郁达夫等都曾居住于西湖之畔;高僧弘一法师在西湖之畔出家。1928年西湖国立艺术院的成立,聚集和培养了一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使西湖一带成为近代中国艺术核心区之一。著名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最早的全国性金石篆刻研究学术团体,集中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书画金石名家,社址由园林建筑群组成,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

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杭州地区自东晋时期开始栽种茶树,约在8世纪,西湖一带的茶叶种植与品种记录已经见诸于《茶经》。北宋高僧辩才大师居于南山龙井寿圣院,遂使西湖龙井茶闻名于世,并在明清以后发展成为世界绿茶之首。座落于风篁岭上的龙井一带是11世纪宋代以降文人雅士与僧人品茶参禅的名胜地点,他们把饮茶的过程作为一种精神享受,进行品格和情操的自我修炼,并将品茗活动作为寄情自然山水的一种介质,追寻和享受着“天人合一”的特别意境。由此,茶文化也因此成为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景观文化杭州西湖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