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元上都遗址

中文名称:元上都遗址

英文名称:Site of Xanadu

入选时间:2012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ii)(iii)(iv)(vi)

地理位置:N42 21 28.80 E116 11 06.46

遗产编号:1389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位于长城以北的元上都遗址包含着忽必烈这座传奇都城的大量遗存,占地25000多公顷。元上都是1256年由蒙古统治者的汉人幕僚刘秉忠设计的,这是一次特有的融合蒙古游牧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尝试。忽必烈就是由此出发开创了元朝,统治中国百年之久,并把其疆域扩大到了亚洲以外。曾在此进行的宗教辩论令藏传佛教得以在东北亚地区传播,并且成为这一地区很多地方沿袭至今的文化与宗教传统。元上都根据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依山傍水而建。元上都遗址现存有寺庙、宫殿、坟墓、游牧民族帐篷以及包括铁幡竿渠在内的水利工程。

简介: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
  早在元宪宗蒙哥在位期间,其弟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热心于学习汉文化,曾先后向海云、子聪、王鹗、元好问等人学习儒学。1256年春,忽必烈命子聪相地,在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东北、滦河北岸的龙冈营建宫室房舍,三年后建成,名为开平府。此后,这里聚集了一批重要谋士,成为忽必烈集团的根据地。1260年3月,忽必烈被推为大汗,在开平称帝,建立与中原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制封建政权。1264年,将开平改名为“上都”。1271年11月,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大都(今北京),但每年夏天都在上都处理政务,因此上都与大都并称为两都,直至北元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

元上都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和外苑部分组成,内城为皇城,外城为市区,城内有宫署约六十所,各种寺庙一百六十余处,驿道四通八达。城垣周长约9公里,东西2050米,南北2115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宫城、皇城城墙还用砖、石包砌,四角有楼。

宫城是全城的核心,在皇城的中部偏北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主要的宫殿楼阁和官署、宫学建在宫城内,大型宫殿位于中线以外,建有水晶、大明、鸿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阁,华严、乾元等寺庙,还有泉池穿涌其间,大部建筑未采用对称的布局,殿、亭、阁、榭各具特色,或近临沼池,或开渠引流,或亭阁相连,形状大小各异,色彩风俗不同,优雅非凡。建于1266年的大安阁是宫城内最主要的建筑,也是上都城的象征。

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环卫宫城四周,城墙外砌砖石,寺庙、国学和部分大型建筑在皇城内,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方形的外城全用土筑,在皇城西北面,每面长2200米,开4门,有瓮城。城内用土墙隔为两部分,北部是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的建筑所在,为皇帝观赏的御苑;南部为官署、寺观和作坊所在区域。城外东、南、西三处关厢地带,为百姓民居和商肆、店铺、工匠、仓廪和民居的主要集中所在。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