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全生命周期评价在我国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图片来源:互联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发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实践和推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英国的BREEM评价体系(1990)、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1995)、加拿大等多国GBTool(1996)、日本的CASEBEE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澳大利亚的NABERS建筑环境评价体系(2003)、挪威的EcoProfile、法国的ESCALE等。中国台湾省、香港地区也相继推出了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体系。我国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2年)在参照日本CASBEE的基础上,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倡导有益环境的绿色建筑,有必要建立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宏观视角上观察问题,更有利于指导绿色评价,有效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本文引进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通过研究其在国外的发展情况,结合绿色建筑,指出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的发展。

一、全生命周期评价主要内容

全生命周期评价(wholeLifeAppraisal,WLA)是指系统地评价与一项资产有关的并在其生命期内从获取直到处置所发生的所有相关费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共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使用成本(cost—in—use)、生命周期成本Oifecyclecost—LCC)、全生命周期成本(wholelifecosting—WLC)、全生命周期评价(wholelifeappraisa1)。

WLA系统考虑了所有的相关成本,在明确的目标下能做出有效的选择,并力图使设备在整个生命期中发生的总成本最小化。WLA同时考虑一项设备整个生命期的成本与功能表现,并且能使初始资金成本与未来运营维护成本相平衡。最主要的是WLA是分阶段应用于建筑上的,能在各个不同阶段实施WLA方法,达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由于绿色时代的到来,应该更长远、更深入、更全面地探索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不仅顾及局部的效益,而且更大限度地寻求整体效益;不仅着眼于短期利益的获得,而且保证长远利益的持续获得。WLA更重要的是一种评价理念,它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分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二是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

二、分阶段实施WLA

由于全生命周期评价贯穿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时间跨度非常长,而且各个阶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对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阶段划分,然后,分别讨论各个阶段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内容。为了顺利实施WLA,将全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

(一)决策阶段

在决策阶段,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全生命周期费用最小化的投资方案,实现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成本效益分析、规划理论在投资项目评价时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构成了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的基础理论,并在实际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另外,证和研究者的知识和经验、主观的判断还是客观的论证、信息源的广泛性、数据的可靠性、论证和研究的深入程度、论证和研究的科学性等都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

(二)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强、复杂程度大的工作,在设计阶段早期,设计团队需要考虑设计方案在功能,质量,成本等方面能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设计阶段的内容包括室外工程、建筑设计、材料与资源、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水环境系统、室内空气质量。实质上在建筑物的整个寿命期中,要考虑环境和经济因素,以证明在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额外增加的投资。要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成本,需要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各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三)施工阶段

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使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施工阶段既是其规划设计的实现过程,又是大规模的改变自然生态环境、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选择适当的建筑产品和材料是关键的,因此需要选择能循环使用、减少废物和污染排放的材料。此阶段包括有场地保护、环境影响控制、材料与资源、节能与节水、人员安全与健康。

(四)运营和维护阶段

在运营和维护阶段,要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分为长期方案和短期方案。运营和维护方案的制定要以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提高设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在建筑物运营阶段,业主能够知道与最初WLA预测时相比较的建筑物的经济表现是怎样的。在WLA中,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按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为设施的产权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以提高设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此阶段包括室外环境、室内环境、能源消耗、水环境、绿色管理。通过在建设项目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中实施全生命周期评价,可以极大地降低项目的各阶段成本,而且越早实施WLA,其得到得益处越大。

三、WLA技术方法

在进行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时,需要引入全生命成本(WholeLifeCosting,WLC)等技术工具,以达到评价绿色建筑的目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WLC是一种技术工具,是利用多种模型进行成本核算的一种计算方法。所以在使用WLA时,只有以WLC作为技术手段,才能更具体地利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成本核算。ISO15686—1(2000)认为,WLC是帮助评价建筑成本的工具。WLC是一个技术方法,能够在一个特定的期间进行成本估计,并考虑了所有相关的经济因素,包括有初始资金成本和未来运营成本。

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通过把每种成本的现值汇总,并且减去例如转售价值等的现金流入的现值。简单的通用公式如下图:全生命周期成本=初始化建设成本+运行+维护+修理+能源+水+替换一拆余值,也可以把上述公式表示为以下数学模型:

C0:初始化建设成本(即建设投资或工程造价,包括征地成本、设计成本、建筑成本等);O:运营成本(年度成本包括能源、清洁等);M:维护成本(年度成本和替换、修缮成本);M:残值;PVsum:现值和;T:生命周期;t:时间变量;r:时间与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省的关系现率;P:折现系数。WLC实施步骤:按明确目标与困难——制定目标和明确标准——建立分析WLC过程——建立数据收集系统——计算WLC——比较结果——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得出WLC结论。

四、结论

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宏观视角上观察问题,更有利于指导绿色评价,有效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从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目标出发,分为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四个阶段进行评价,有利于整个过程的控制,并可及时发现问理、解决问题。因此在运用WLA的基础上,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好地走向基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理念的评价,使绿色建筑全生命评价在中国尽快发展起来,才能有效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建筑评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