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SANAA-金泽21世纪美术馆

金泽21世纪美术馆,建于金泽的市中心。该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就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到达,是实现交流与艺术体验的公园式美术馆。因此,建筑物采用了透明玻璃的圆形设计,并充分考虑了顶部照明和光庭(light-well)的亮度和开放感。建筑最大的特征就是美术馆设计中极少采用的圆形。因为三方都有道路环绕,所以人们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进入馆内。采用了前后无差别的圆形设计,是为了促进人流顺利通过,使建筑和街道融为一体。

而在晚上亮灯之际,晶莹的光线透出,在古意盎然的金泽市区,有如一台从星空降落的发光飞碟。玻璃弧形外墙,让整座美术馆显得明亮洁净,同时也十分轻巧,丝毫没有昔日美术馆的厚重压力。

设计简析:(以下分析主要来自《模糊均质消隐――金泽21世纪美术馆设计分析》)

一.外部形态  

金泽21世纪美术馆位于金泽市中心,基地三面临街,周边地块用地属性多样,城市建筑多以背面相向。面对这样城市环境,建筑师并没有根据周边道路的等级或城市轴线来确定建筑形态的主次关系,而是考虑到从城市多个方向来到场地的流线,在设计的开始便选择了直径112.5m、无正面、无侧面的圆形作为室内空间的边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错落布置其中。这一看似简单随意的设计操作,令美术馆与场地环境之间建立起与以往不同的关系:  

1. 没有唯一正面的圆形平面,具有均质、连续的开放界面,使得城市的各方向人流对美术馆的可达性均等,市民可以自由地从城市的各个方面进入美术馆,而“矩形和方形平面不可能使得整个外立面都成为正面”。  

2. 超大尺度圆饼形占据场地中心,其外部空间呈现不完形,使得美术馆迥异于场地环境;二层以上升起的大小立方体,又在城市肌理上取得了与周边建筑的呼应关系。而圆形作为一种稳定、独立且具有强烈向心性的形态,自然而然地使美术馆成为整个场地的核心。于是,场地上的一片树林,一个传统的日本茶室,一条小运河与一个连续、没有接缝的硕大圆饼形并置在一起,呈现出异质的、连续而变化的景观。在SANAA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一些特殊形体,例如小笠原资料馆的架空条状形、CIPEA住宅的环形、矿业同盟管理与设计学院带有不规则孔洞的巨大立方体等。它们作为形态策略,定义了新建建筑与场地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展现出场地设计的独特意向。作为一种应对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的策略,SANAA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形态设计,一方面强调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独立,又与城市环境建立起紧张而模糊的关系。

二、组织结构

金泽21世纪美术馆组织结构的创造性设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消解了明确的功能分区。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设计关注点不在处理空间功能属性上的差异,以及相关的空间等级秩序关系上,空间组织要素被简化为“房间”、“通道”两种,除库存,设备间等特殊空间设置在地下一层外,其他如:展览、创作、多媒体、管理、研究等各种不同功能空间被同一布置在地上一层,它们的功能分区消隐于系统整体结构分区之后,“房间”,“通道”也并不因为功能、位置归属的不同而呈现出性质的不同。布置在一层的各个房间开放性几乎同等,人们在建筑中获得更高的自由度和多样的活动体验。

2. 空间之间、功能组织之间的等级差异被消解。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设计中,作为不同功能目标实现的“房间”,空间没有主次之分,在形象上没有内外,正反差异。散布在圆形平面中的“房间”,其大小、长宽比例并不反映其功能差异,而是统一在一套古典比例中;这一特征甚至表现在美术馆的整 体形态上——没有明确轴线的圆形,各个方向的形态都同等重要,布置在地上一层的观众与工作人员入口也没有主次之分,人们从城市的各个方向都可以进入建筑。

3. 交通系统由传统的树状组织结构转变为网络状组织结构。作为联系各个功能块的交通空间,其形态反映出功能块之间、以及空间系统的组织关系,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中,交通系统呈现出明显的网络状形态,与传统美术馆中树状交通系统截然不同。从而使得观众的参观流线并不预先设定,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路径,以一种公园漫步似的方式完成参观体验。  

上述组织结构创新组织至少给金泽21世纪美术馆带来两大亮点:空间的均质化以及使用的自由度。在这里,空间的均质化并不意味着空间的单调与乏味,等级秩序的消失,界面的均一化,反而使空间成为其中人的活动的最好背景,凸显出人活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纵横交织的通道将“房间”包裹、环绕,从而为到达某一目标“房间”提供了多种路径,极大地增大了使用中的自由度和可能性 ,使得美术馆获得了公园式的、容纳多种活动、蕴含多种可能性的开放空间与灵活性。

三、承重体系  

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设计中,SANAA将结构分解的方法扩展运用,建筑的承重结构分解、散布到建筑几乎每一个互相支撑的垂直构件上。H型钢被隐藏在房间的墙壁里,单个房间的不单是空间单元,也都是一个独立结构支撑体,支撑起屋顶的大部分荷载;其他公共空间部分散布着纤细至120mm的白色圆柱,支撑起白色的屋顶。由于没有方柱分明的棱角,在光的漫射下,圆柱的边缘模糊,白色圆柱消隐在白色墙壁、白色屋顶的背 景中。空间围护界面的物质属性被消解,空间本身成为唯一凸显的主角。金泽21世纪美术馆系统结构表现出的理性的、元素间无等级差别的组织原则同样也贯穿了SANAA结构设计的始终。结构与材料参与空间的塑造,并成就了SANAA设计作品独特的空间品质。

结语:隐藏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简单”的设计结果背后的,是场地关系模糊化,空间均质化,组织结构网络化,以及承重结构消隐化等建筑设计的独创性思考。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