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冥想之森殡仪馆
来源:网友BigSwifty投稿 2016-01-12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冥想之森是一座殡仪馆的话,绝对不会把眼前这座轻盈通透,似白云一样飘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建筑与死亡、往生、火葬这样的词汇联系起来。
在日本人的观念里,死亡象征着安详宁静。虽然死亡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但自然规律如此,所以他们希望往生者可以在去世后有一个平静的灵魂,安详地继续生活在世上。
也许正是这种理念是上的不同,殡仪馆建筑才会是白色、漂浮的屋顶,与群山相仿的曲线形态、轻盈的玻璃以及平静的水面。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他们对于身后拥有一个宁静的灵魂的追求,以及生者对于往生者的希望。
冥想之森位于一片宁静之地,周围群山环抱,南侧有郁郁葱葱的植被,北侧面向一个池塘。设计主旨要求在此创造一个神圣的空间,用来向已故的先人致以最后的敬意,同时精巧地将公园墓地周围的景观融合进来,成为一体。
为了回应这样的设计要求,设计团队的想法是不仅要建造一个传统的大型火葬场,同时还要建造一个与周围景观相和谐的带有曲线型屋顶的建筑物,创造一个宁静安定的场所。换句话说,设计团队做的形态是山的延续。
屋顶其实是最好的空间。这种屋顶的做法是根据一种算法进行计算,然后逐渐修正,几次修正之后就形成了这样曲面的感觉。室内的焚化炉、告别式举行的场所、等候室等不同的空间,放置在适合的位置,光滑的屋顶便是弯曲的天花板,光线由此洒落在室内的每个角落。
就如伊东丰雄第三十五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感言中自己概括的那样“我的作品一直致力于推倒这堵把现代建筑与自然和当地社会隔离开来的墙,并创造出面对自然、拥抱当地社会文化的建筑”,伊东丰雄志在钢铁丛林中寻求自由,关注房间外观和内饰之间、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伊东的作品从大自然法则中吸取了灵感,建筑的有机状结构、表层和表面之间的统一性就见证了这一点。室内木材料的运用,模仿树形态的铁制装饰等细节便很好的映证了伊东丰雄的理念。
死亡是不能轻率处理的事情,送别先人是个庄重的过程。这里不但要让先人安息,也要让带着哀伤的亲人能够安详面对生死,所以需要人性化的设计来照顾及缓冲亲属们在情绪上的需求。曾经被人们认识是灰色的火葬事业,也开始走上事业化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人们对往生意识的提升,也是印证了美学无处不在。
生死这条神秘的界限,该是一切美学升华的所在。冥想之森建成后不久,在当地居民的请愿下,这座宁静的建筑将在没有葬事的时候作为音乐厅来使用。生与死的边界再一次被模糊,这也正是伊东本人一直强调的“模糊的功能性”。与往生没有隔阂地相处,是为了更好地珍惜人世间的生活,这作为现代人所拥有的生命观,也许是建筑师为这个社会做出的一点点贡献吧。
所谓冥想之森,冥想的不仅是亲人对于逝者的思念,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人对于生死的态度。与其沉重抱怨地离开,人,不如轻松平静地往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