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北有梁思成,南有冯纪忠”

冯纪忠先生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直到去世前,冯纪忠从境界的体验探究入手,彻底完成了空间规划设计的东西方贯通,并以诗论为核心构建了现代空间规划设计的完整体系,展现了未来世界空间规划设计的新视野,从而不但提升了中国建筑界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也为世界建筑业界整体水平的提升作出了属于中国的贡献。

虽然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界年纪最大的建筑师了,冯纪忠却是一个不断超越、不断向前疾走的、具有现代精神的建筑师。他从早年维也纳建筑学派的教育背景中走来,在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的根基上挺立、生长、茁大,最后成为一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巍巍大树。“这种超越,是与他早年的维也纳建筑教育背景,与他自身深厚的东方根基相关的;更是和他所处的东西方冲突――融合的时代背景,以及作为知识分子,其所投身建筑实践的中国现代苦难的历史息息相关的。所有这些,锻造了他不断超越的意志,也正是这种意志,使他完成了现代建筑的自我超越。”他的学生赵冰如是解读自己的恩师。

赵冰进一步强调说,今天,在大师远去的时刻,我们把这所有的一切看得更加清楚。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冯纪忠的现代建筑思想在中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实践,更清楚地看到了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轨迹和未来的指向,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源于欧洲的“建筑现代主义”在中华全球化中所完成的如长征般的自我转型和超越。

2007年11月,为庆祝冯纪忠执教60周年,也为推动冯纪忠学术思想的研究,他的学生和友人们在深圳举办了《冯纪忠和方塔园》展览。同年12月,又召开了“首届冯纪忠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评论家王明贤说:中国建筑界,北方有以古典学派著称的梁思成,而南方的冯纪忠则为中国引入了现代建筑理念。冯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建筑作品是东西方融合的范例。由此,出现了“北有梁思成,南有冯纪忠”的说法。

这说法很快就流传开来,附和者众,大家还提出了很多论据:

——“更注重现代和历史的融合,建筑与规划的结合”,这一维也纳学派的现代建筑理念,最早是被冯纪忠引入中国的,由此改变了中国建筑规划的全貌。

——1952年冯纪忠在同济大学创办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不仅在中国是第一,即使在当时的全世界也仅仅只有三四家。这些工作为中国的现代建筑传播和现代化的规划建设,奠定了走在时代发展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从1955年到1986年,冯纪忠执掌同济大学建筑系近三十年;从1947年到2009年,总共执教63年,带出了中国几代建筑界人才。虽然他个人一辈子也没评院士,但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带出了这么多的学生。

——冯纪忠倡导“活”的城市规划理念,即城市不能把古建筑当成博物馆保留,而是应该和人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国的园林建筑走出了泥古的羊肠小道,插上了新时代的双翅,在E时代的蓝天翱翔。

——何陋轩在外在空间体验中,以巴洛克式和当地传统民居中的开放曲线的动态,使空间在光影的变化中运动起来了,真正在建筑意义上达成了“时空转换”,使得这个建筑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完成了世界现代建筑的真正的自我超越。

——今天再看方塔园,就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中国的优秀建筑,而且是20世纪世界建筑史上的罕见杰作,为当代世界建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可惜的是,我们又一次犯了中国人总在不断重复的那个错误:当一颗举世罕见的硕大珍珠最饱满的时候,人们吝啬给予它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赞美;只有当珍宝离我们远去以后,各种荣誉、赞誉和盛誉才滚滚而来——可是,晚不晚了呢?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不少建筑界人士在呼吁:冯纪忠在国内建筑界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应该立即开展对他学术思想的系统研究。还有人遗憾地哀叹:“中国最后一位建筑大师走了。”

对这句话,我倒是不敢苟同。仅就我狭隘的视野和接触,现在中国建筑界和其他许多学界一样,后来的老中青年学者长江后浪接前浪,虎虎有生气,一个个做得风生水起,卓然灿然,比如齐康、戴复东、邹德慈、马国馨、崔恺、赵冰、王澍、朱小地……我不太懂他们的专业排名,也不是说他们就是一代大师了,但我屡次看到了他们风华正茂的身姿,看到了他们孜孜的努力,看到了从他们一辈的手上站起了中国当代的无数城市、乡镇和广厦——我对他们一直有一种被赋予了生活大美的感恩之心!何况,还有吴良镛等大师健在,中国建筑界不乏人才。

我想说的是:重要的是尊重和爱护人才,创造最和谐最良好的环境,使一颗颗珍珠在生命力最饱满的时候,焕发出熠熠光彩!

韩小蕙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梁思成冯纪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