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这是建筑师马清运的自宅
来源:网友Kjoliver1投稿 2019-08-23
2007年初,做为马达思班创始合伙人和设计总监,马清运回国创业八年后,受邀出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重返他曾经学习生活十多年的美国。同年,他带领马达思班的年轻人开始把一幢坐落在风光秀丽、景观绝佳的帕萨迪那半山腰,却因布局不符合常人生活而无人问津的废弃住宅改建成了马达思班洛杉矶办公室。
这是一幢依山而建的平层房子,当年的主人是媒体名人,此屋主要是接待各界名流聚会之用。客厅巨大,卧室很小,而且只有两个,估计只是为了酒后留宿之用,主人并非生活在此,所以改建成办公室也就顺理成章。
当年聘请的设计师也非平庸之辈,他把山体直接当成大厅的一面墙,屋顶和山体的交会之处是一排不规则的天窗,至今还能遇到小鹿从大厅上空跃过的奇景。
为了向前辈致敬,马清运在改建时全盘保留了外观和室内原有设计的精妙之处,只在山体和大厅地面交接处加了一条长长的鱼缸,更添了几分灵气。然后马清运开始改造园林,最大的手笔是把大厅壁炉的混泥土基座延伸到室外,与新建的水滴型泳池边相连,一直伸到山崖边。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马清运用“水”回应了原设计师对“山”的崇敬之情。两年之后,马清运全家从上海搬回洛杉矶定居,他开始“马宅”的加建工程,与其说这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建筑,倒不如说这是法规、经济、功能、精神追求等多方面平衡的结果,也是马清运一贯奉行的设计观,所有独特的外观都是有原因的,都是一步步推敲而成的。
新老建筑用前厅和展廊相连而融为一体,可分可合可交可流,容纳了居住、办公、展览、聚会、运动、娱乐等多重功能,一如马达思班在上海的红星托儿所,在西安的玉川酒庄,都体现了一种高效、灵活和绿色的理念。
坡道画廊因屋内连通工作和起居的坡道而得名
在洛杉矶建房子的十个理由众所周知,马清运在西安蓝田为他的父亲盖了“玉山石柴”,而如今在洛杉矶的房子,寄予了他怎样的情感?
马清运给了十个理由:
第一:我从未为自己盖过房子。我为我的父亲盖过房子,我的父亲因为儿子这样的孝顺举动而心满意足。因此我没做什么心理斗争。为我自己建造房子,实际上是我要明白我自身需要什么,同时,我也要搞清楚我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第二:作为一个“待售房屋式”的城市,洛杉矶的大门随时为作为准买家的游客开放。无穷无尽的样式和设计弄得我筋疲力尽,最郁闷的却是能买得起的东西我不喜欢,我喜欢的却买不起。
第三: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的职业生涯模式和西方的建筑师截然相反。在从事小型建筑设计前,我的工作是设计大的城市项目和复杂的公共设施项目。这种具有颠覆性的成长模式并没有延续其既定的发展轨道。它尚未达到个体住宅在公众、金融、家庭心理学和本我奥秘方面的要求。
第四:洛杉矶是城市扩张的大本营。它是一块房屋资源贫乏的领地。它以二维的方式进行扩张,侵入充斥着欲望和绝望的形态学领域中易于接受的地表。在此纹理中强行入侵者将会抹掉或者打乱一个困境或顺境。
第五:地表并未被完全覆盖。被遗留或遗忘的组成了这个世界上的不寻常区域:倾斜的,历史敏感的,种族模糊的和特定的交通区域。占领那些不寻常的区域是一种乐趣,也是建筑动力的根本。
第六:在洛杉矶,家庭居住的普通公寓旨在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对我来说,通过设计住宅空间来积累生活经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第七:小规模项目是对洛杉矶市施工能力的考验。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精确施工的局限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通过小规模项目来测试施工技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大的项目中。
第八:我从未尝试过在没有图纸,甚至没有效果图的情况下盖房子。和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和承包商之间的交流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第九:为我自己盖房子是为了向朋友和客户证明院长的身份不会成为我创作的阻力。
第十:我凭借自己的实践能力坐上院长的位子,我也可以建造出满足日常生活和反映人们精神状态的房子。我的职位取决于我的能力。为我自己盖房子可以看作是教学行为,也是父亲的责任。
展示空间本身就很当代
公私空间的重新配置三楼的舞蹈室是马清运专为同样毕业于清华建筑系,同在美国深造过的妻子而设计,作为在芭蕾舞和体操陪伴下成长的国家运动员的女儿,舞蹈已经融入了他妻子的日常生活,相应的,舞蹈室这个极富弹性的空间也被安置在公开式斜坡及私人房间的交叉口处,即画廊的顶端,这里还可以轻易地转换成展示空间或接待区。
透过剖面图,我们可以发现,公共画廊的部分,其庞大的体积几乎占据了整个新空间的一半空间,它直接将单层结构及新建筑的二楼和三楼连成一片,颠覆了单一家庭住宅的传统层次,创造了一个新老相交连接不断的循环回路,重新划定了原有建筑和地面的关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