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从本土文化看当代中国建筑

大理周城白族民居(图片来源:互联网)

人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文化,人类以文化的方式存在。文化分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两者是相对的.本土文化是地域性民族的生存状态,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蕴藏着的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本土化符合不同民族,需要民族识别,民族认同的情感要求,是民族表现于不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民族识别的要求表现为不同的物质生活方式,表现为不同的精神生活方式,即不同的风俗习惯、起居饮食、喜庆节日、信仰祭把、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特点等等。民族认同表现为同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即在物质和精神的文化生活中,感觉到大家都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这种心理。这种心理强烈而集中地体现在共同的的风俗习惯,情感需求。

所以本土文化对于中国来讲不是封闭的,中国的本土文化是56个民族的融合,是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表现,也可以看成是种融合的生存方式和状态。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今天出现了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后殖民化主义”现象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既中国人的艺术、衣食住行甚至思维方式沦为西方文明的附庸。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强势文化正以惊人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牛仔裤、T恤衫、可口可乐正成为年轻人的必须品。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在的年轻人显的如此陌生。中国的传统本土文化的迷失,具体到建筑与环境艺术方面,突出的状况是粗制滥造的“包豪斯式”建筑遍布,格调低俗的“伪欧陆风情”和“新中国建筑”的泛滥。在文化艺术的角度,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于当代却少有属于自身本土文明繁衍出来的建筑环境概念和形式。一时对于西方的盲目照搬就说是当代性;一时屋顶加个大庑盖就说是传统化,诞生了许多“怪胎”。

本土文化和中国的乡村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人类与自然长期共存,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就会自律性丧失,生物钟失调,新陈代谢不平衡。在中国,保存了传统建筑环境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案例,却大多集中在偏僻的乡村,往往保持着一种不为世人所知的地域文化特征。

云南的一些民居村落,如红河州建水的团山清代汉族民居,大理州的周城白族民居等,非常好的体现了传统的建筑理念,反映民族的本土文化.譬如:属于第一层面的,传统建筑中本土文化审美的屋顶,斗拱,柱廊的造型特征,诗文书画与工艺结合的装饰形式,和各类特殊含义的装饰纹样;第二层面的,庭院布局的空间韵味,诗情画意的造院艺术,隐喻的象征手法;第三层面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和"风水术”——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心理学为一体的系统自然科学。

传统建筑中本土文化的实质,除了在本身建筑形式,空间关系,装饰纹样等之外,在本地域生活习俗,信仰关系,生活方式上,更强调了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这样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施,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也就是说,中国传统乡村建筑环境设计思想上体现的本土性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实用思想与文化因素的双重内涵。这实际上正符合设计在当代社会中体现出的复杂性——它既是商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

云南建水团山清代民居(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土文化的时代转换——当代艺术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艺术生态中的样板核心是本土化(传统性,地域性),而本土化所面对的尖锐的问题是时代化(当代性,国际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的交流平台越来越公共化,越来越同步化,电视,卫星,互联网等等时代的产物让我们形成了地球村.因此,当代艺术代表的公共性和本土文化代表的地域性就发生了冲突和整合.一方面,在面对时代的今天,对本土文化的保存,拯救和继承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另一方面文化艺术的发展必然要符合时代的要求.那我们是为了迎合艺术的当代性来继承本土文化,还是在发展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来表现当代艺术呢?回答不是绝对的.因为在我看来,即便是在两者有矛盾的今天,本土文化是基础,当代艺术是发展,本土文化可以是当代艺术的素材,元素,甚至是表现方式,和载体.在这点上继承和发展永不矛盾。

作为中国乡土建筑在本土文化上的代表理论,风水术恰好暗合于当代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学的概念。按照生态建筑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麦克翰所说,生态建筑学是立足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生态学思想与方法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从生态角度讲,建筑是生态系统中人的元素组群的外延。由于人的非凡能动作用,从自然生态系统其它元素组群中解脱出来的元素,在人的元素组群外延构成了一个新的组群,这个组群在人的观念下实施建立,用以满足人的活动之场所或空间的需要,被称之为建筑。而风水术理论的基本取向,也特别关注于人——建筑——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在风水理论看来,人类生存基本行为之一的居住环境经营,概称为“宅”,其为人与自然的中介,“宅是外物,方圆由人,有可为之理。”。宅居环境的经营,最根本的就是要顺应天道,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来构建宅的人工生态系统。

从新中国成立起,在建筑艺术上的探索从50年代的“民族形式”建筑,到后来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建筑的提法,直到“85思潮现代实验艺术”影响后的90年代实验建筑,是在对本土文化上的探索研究,虽然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日益在大背景下有了好的势头.各种建筑思潮互相碰撞,成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最真实的纪录,在建筑主流之外,还有一批青年建筑师在进行着边缘与主流的对话,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当代建筑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多样化。今天,有一批青年建筑师开始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进行重新诠释。如张永和在建筑设计中对现代空间和传统语境的把握,汤桦关于建筑和构筑的诗意的表达、赵冰有关书道与佛学的系列设计,王澍的带有中国乡土意味和古典园林的探索,刘家琨、朱文一、徐卫国、罗瑞阳、李巨川、董预赣等人的实验性建筑设计等,都为当代建筑艺术创作赋予新的意义。

在本土文化和当代艺术中寻求现代建筑艺术价值

在这里我们可看到,传统乡村建筑的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论的融合,当代艺术也一直在以本土文化为基础而发展.要做到传统向当代的转换,前提是传统本土建筑文化的留存。传统的消亡使当代的建筑无从谈起。因而必须有完善的政策保障,使各处有代表性的本土建筑文化不为现代建筑环境所遮蔽和破坏,保留文化资源的原貌。同时,当代建筑艺术的确定也不能是对原资源的粉饰和照搬,“假古董”永远难以与当代社会需求相容。在本土文化和当代艺术中找到切入点,确立既符合中国特殊国情,彰显本土文化特点又能于当代艺术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形成一体的当代建筑艺术。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