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上海龙南佳苑

天钥桥南路夏泰浜路路口,南面紧邻黄浦江。小区共有八栋建筑,其中五栋为成套小户型住宅(户型建筑面积为40-60平方米),两栋为成套单人型宿舍(户型建筑面积大部分为35平方米),一栋为独立商业建筑。规划层面:在2.2的容积率要求下,东、西、北侧有大量现状住宅需要考虑日照影响的情况下,采用北面为四栋相对的七层U型半围合多层廊式住宅以回避复杂的日照计算;南面采用逐级变化的三栋高层住宅来减弱住宅区规划对日照计算的依赖从而更加自由,这三栋远离日照纠葛的高层住宅自西向东分别是12层的对跃小户型住宅、7-12层的廊式小户型住宅、8-17层的宿舍型住宅。

“围城”——不同形制的围合院落空间。龙南佳苑放弃以往高层低密度的行列式住宅小区模式,探讨住宅高度与密度对居住舒适度以及景观视野的影响,形成不同高度层面的半围合和全围合院落空间。逐级跌落的屋顶平台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屋顶活动空间,它们是花园亦或是观景阶梯,并且让更多的阳光照入长满花草、树木的院落。

住宅公共空间的营造。北侧多层区有大量架空两层的半室外空间和处在一二层的公共活动室,而住宅北廊每隔一两层都会有一个凸出的公共露台来迎接一些东西向的阳光,这些公共空间在小户型背景下,是廉租房建筑取得平衡和高效的一种策略。

“穿廊”。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语境中,“园”与“廊”是不可分割的主题。连廊穿行于院落之间,忽明忽暗,它联系了北侧住宅的二层活动室,也为人的活动提供了除了地面之外的另一个维度。场地中位于北端的八号楼是一个缩影,不同层面的廊式交通空间错落交迭,它们联系了各个商业实体以及屋顶活动平台。

SI(Skeleton Infill)住宅。龙南佳苑5号楼的设计最初构想来自于高目的聊宅志异的研究成果,其意在公租房的特定背景下做一个SI(Skeleton Infill)住宅。这缘起于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欧洲社会住宅的发展规律,在度过了社会住宅最大需求的时期之后,大量的社会住宅作为资产会被卖给一些组织作为他用——住宅、办公或者酒店等,所以后公租房时代的用途也要被充分考虑。现在的公租房大多是层高在2.7米到2.9米的剪力墙结构,假设在二十年后的后公租房时期,改变其使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于是我们研制出了这个大混凝土框架(Skeleton)7.6米高、内嵌钢结构(Infill)2.8米+2.0米+2.8米的两个错跃层小户型的框架结构住宅。这个住宅除了在当下空间不大的住宅及公租房规范里挑战一下超小户型的空间变化以外,也为后公租房时代,其使用的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龙南佳苑的外立面设计如凸窗组件、阳台、外窗、水落管、空调机等建筑细节是在公租房管理公司的建议下,尽可能地采用少惹麻烦的方法和做法,同时我们也与智能化设计的公司探讨了许多未来不同于其他住区的管理方法。

住宅日照的计算与模拟。在中国,所有类型的住宅小区设计都要满足严苛的日照要求,公租房的住宅小区设计可以适当放宽至90%满足日照要求。日照规范无疑是对住宅形体设计、住宅建筑布局等束以枷锁。高层低密度行列式的布局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处理方式,围合院落式的布局常常会加大设计的难度。龙南佳苑院落的尺度、跌落式的屋顶处理、住宅的高度、住宅平面的布局等很多时候是日照设计导向的结果。日照规范在这里既是束缚,也是设计的契机。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社会住宅上海建筑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