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

利用废弃地方材料建造的宁波博物馆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是指通过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运用,展现其地域性与时代性共生的特征。具体的说就是在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使其获得崭新的、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近年来,很多国内建筑师由于受国外先进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不断对传统材料的设计表现形式进行着自己的有益探索,试图为中国现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找到新的设计方向。

1运用传统材料表达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印迹,它强烈拥抱着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精髓,与我们血脉相连,是中华文明进步与发展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确证。人的怀旧心态促使我们对其带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形成是由传统材料所涵盖的历史讯息与人的精神心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传统材料中的历史文化讯息就是人文情感构成的基础,而现代材料正因为缺少这种历史文化讯息,而显得更为冷漠无情。所以对传统材料的运用有助于表达我们的人文情感,延续我们的历史记忆,更容易使人与建筑、场所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形成归属感与认同感。

在建筑中,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建筑现象学强调人对于所生活的场所、空间以及环境的感知和经验,人的感知是人由于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反应。而人的经验是指人们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记忆构成。过去的经历会浓缩成记忆的片段存在于人的脑海中,当人受到某种过去讯息的刺激,就会产生这种记忆。因此,要唤起公众对“传统”的记忆,就是要以根植于大众记忆中的意向为出发点,物化这种记忆,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归属。

传统材料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遗传基因,其本身所携带的大量历史文化讯息,就足以激起人们对“传统”的记忆。要实现这种历史记忆的延续,具体的说就是用传统材料中的某些历史讯息去唤起人们大脑中的共同记忆。传统材料的运用是一种比较容易与人的心理取得联系的方式,因而容易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当前在国内很多的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喜欢将当地的传统材料加以重新运用,使其成为一种传统的符号出现在新的场所中,以延续对过去的记忆,形成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上海新天地旧址为原来的石库门建筑老区,该项目并没有像国内其他的历史街区一样采用修复的方式,而是在部分保留原建筑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设计师希望在现代之中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所以新天地的尺度与色调都被控制在与原有建筑相近的范围内,保持石库门的历史建筑特征。在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师将原来可能被废弃的旧有材料变废为宝、重新利用,在局部之中穿插一些现代的建筑元素,使之在风格与材质上形成新旧对比,文化上形成相互交融。传统与现代的东西看似随意的碰撞在一起,既展现了清水砖墙沉厚有力、宁静自然、怀旧宜人的特性,又展现了玻璃通透现代、冷酷虚无的表情。整个建筑群即尊重了历史记忆,又注入了现代建筑的新鲜血液,令人耳目一新。

2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材料表现力的挖掘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是我们最为了解和熟知的,对它进行新的探索与挖掘,就是要对其进行多个层面的加工创作,表达出传统材料新的特点,使其以一种“陌生”的面貌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新材料不断出现的今天,国内一些实验性筑师开始回归到对传统材料的使用上来,通过现代建筑技术对其进行再加工、再挖掘,使其展现出真实、自然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效果。在熟悉与陌生之间去满足人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需求,不但使其具有强烈的地域识别特征,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对建筑空间、功能、形式等的要求不断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材料曾因为其建造技术的落后和结构逻辑的束缚,一度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建筑要求,而被我们所遗弃。但随着人们逐渐开始厌倦现代建筑的过分机械、理性和现代材料的过于标准化生产而带来的冷漠表情;以及现代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材料得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并且获得了大众的广泛认同。

在现代建筑技术与工艺的支持下,传统材料已可完全摆脱结构作用力的束缚,打破传统的建造逻辑,而以建筑表皮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传统材料潜在的设计表现力也被得到不断挖掘,将其作为传统建筑文化的基因,渗透进现代的建筑之中,构成新的建筑表皮形态、肌理与色彩,使其不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并带给我们传统的氛围。

王澍最近新完成的宁波博物馆设计,延续了他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的材料设计策略,将废旧的传统地方材料作为建筑的外表皮进行再设计。由于不受结构作用力的制约,使各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可以掺杂在一起使用,废旧的青砖、青瓦、以及少量的混凝土多空砖等来自于不同的建筑与年代,有着不同的历史痕迹,不同的材料之间色彩各不相同,甚至同样的材料之间都由于使用寿命的长短,而有所差别,混杂在一起又互相调和,形成了全新的建筑色彩,旧材料的灰调色彩又与大片的混凝土墙面相互协调,形成建筑整体的统一。废旧的材料在王澍手里变得如鱼得水,重获新生,被他创造出既富时代特征,而又带有地域气息的现代建筑。

在苏州董氏义庄中,建筑师董明利用悬挑与建筑之外的工字钢分层支撑其建筑外层的砖表皮,在这里砖已经被抽象成了一个不具任何结构作用的填充材料。由于砖墙本身无需承重,所以建筑师将砖如积木一般进行组合,形成镂空花格般的效果。而两层镂空花格错位叠合,形成视线上的半透屏障,富有极强的装饰感,并且呈现出砖墙前所未有的轻盈姿态。整个建筑形态简约方正、时代感强,但是又由于青砖的使用,传达出水乡苏州的地域文化气息。

3运用传统材料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中国传统建筑历来讲求“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从传统的“风水”理论中就可以看出其对自然条件的合理选择,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并且就地取材的传统营造策略,使传统建筑材料本身就带着大自然的气息,很容易获得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的传统建筑材料中,石与木都是原生态的建筑材料,本身就直接取之与大自然,而砖、瓦是有黏土烧制而成,带着大自然的泥土气息。因此中国传统材料制成的建筑更容易融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

辽宁五女山山城高句丽遗址博物馆用与建筑基地环境类似的材料进行设计,并且在肌理和色彩方面尽量协调,是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取得最大限度融合的最好方式,建筑周围就有裸露的岩石。因此建筑师就地取材,用石头来作为建筑的外表皮。建筑体量不大,只有两层,由于采用当地的石材,材质与肌理又与山体的自然环境取得了很好融合,如同从地上生长出来一般,建筑始终都将是处于从属的地位,是自然山体的配角,设计师力求做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建筑真正融于自然环境。

地域辽阔的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使各地域有着很多不同的传统材料,应该对这些材料也进行深入的挖掘,为当地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服务,使其成为现代地域建筑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