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里: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室内设计
来源:网友Lynn投稿 2014-01-14
广州陈万里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陈万里
讲到地方文化,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它的气候、人文,只要我们把它挖掘出来做好了,每一个地方的建筑都不一样,但是我们面临的是什么?因为我们传统的建筑是木结构、一层,现在人口这么多,这么密集,怎么去做?我们传统的建筑三层就好了,两三层的比例非常好把握,你一放到高层、超高层,就很难做。西方的建筑不同,他的教堂本身就是高层的元素,所以容易成功。
我跟一些研究历史、研究建筑史的专家探讨,关键是比如像现代的珠江新城CBD,不要考虑传统,完全按它的功能、时尚。其实在裙楼这一部分,与城市发生关系的,裙楼三层、五层可以做出文化,可不可以把我们传统的四合院,竹筒屋、骑楼做到空中去,从逻辑学来分析、推理,可能就是说,叫做立体的四合院,或者叫立体的苏州园林,可不可以在高层做出我们传统的居住空间,作为室内肯定可以做出每个地方的特色。这样一个题目,其实不仅中国建筑师在思考,西方的很多建筑师也在思考。
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上海的金茂大厦,他是用不锈钢、玻璃做出传统的建筑,你远看它有东方的神韵,但是到今天,很难看到第二个,这是SOM设计的经贸,在广州SOM也设计了号称全世界最节能的楼,珠江大厦,这也是对未来的探索。它的平面非常理性,是一个弧形,底也是一个弧形,两个弧形相加,就产生的非常感性的东西,这个建筑为什么在业内受到那么大的推崇,除了它号称全世界最节能的楼,我认为是美国的建筑师也在思考,怎么从理性向感性,从物质到精神一个推进。如果从图纸表现来看,他完全就是用传统的CAD画出来,但是整个形体是三维的,是施工单位用参数化的软件帮他实现的,这是从理性做出一个感性的东西。
作为广州的文化,骑楼文化,我认为吸收了西方广场的边界,我们传统的空间是街道,在广州就是竹筒屋,应对广州的炎热、多雨的气候,用材料形成自然通风。大马路边我们看到骑楼,其实在骑楼后面我们仍然看到我们传统的竹筒屋。还有南方的隔热,我们知道现在建筑要审查节能,在全国节能标准是以北方为主,到了广东专门有一个《广东实施细则》,因为广东的气候是冬冷夏热,在高层建筑里我们把隔热、遮阳文章做好,我们建筑也是跟其他城市很不一样。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现在静下心来思考,认真做,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到做,要研究,室内由于受到空间的制约,材料设备的制约少很多,是完全可以做出有地方性的空间,经常会讨论广州的酒店,那么多国际的品牌,时尚的,世界一流的,投资也非常大,但是我认为他们缺少广州的生活特色,这些设计师没有做出广州应该反映和表达的文化、价值及历史。
室内空间应该可以感受到地方的氛围,这不是说提取某一个符号,就可以做出这样空间的感受,一定要在这里生活,这也是我曾经向一些媒体、酒店老总建议的。可不可以先把一些空间,一个餐厅、会议室、石阶给本土的设计进行一个探索,或者大家进行一个合作,起码有一个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竞争,本土设计师的眼界、水平的提高,这个机会也已经越来越多的来临了,我们的期待就是更多的广州设计师能够在广州的设计创作中,在中国的设计创作中,亚洲的设计创作中,做出具有本土文化价值的东西,因为这个设计室内空间、建筑,它都是有一个社会责任,不像艺术作品,你可以不看,建筑放在那里,你不得不看,做的不好的建筑是一个污染,建筑污染比其他污染影响更深远,影响到下一辈的审美、意识、设计,这个影响非常大,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要做好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个也叫职业道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